2022年8月16日,山东大学法学院“青春非遗”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开展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本次调研活动主要以参观周村古商城及其周边地区,以及走访、询问当地居民、商贩为活动形式,初步调研了淄博市周村烧饼制作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以此为样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思路。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青春非遗”社会实践队伍前往的地点是周村区,周村区有着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厚的历史和博大的文化使得周村古城就像一杯泡含着人文气息之茶,独特飘香。而周村区中最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周村烧饼的制作技艺。周村烧饼,它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种传统小吃,是山东省名优特产之一。周村烧饼制作技艺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恒帝延熹三年,就有贩胡饼者流落山东境内,世代相传,风靡各郡县。2008年6月7日,周村烧饼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考证,山东周村烧饼源于汉代的胡饼,成于晚清,该小吃以山东省传统工艺精工制作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拥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其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薄”是指烧饼薄如纸片,拿起折叠,会发出“刷刷”之声;“酥”是说烧饼入口一嚼便碎,失手落地即摔成碎片;“香”是说烧饼入口久嚼不腻,越嚼越香,回味无穷;“脆”则与酥相辅相成,给人以上佳的口感。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原料配方、延展成型和烘烤是周村烧饼成败的关键,其核心在于一个“烤”字。烤主要看火候工夫,所谓“三分案子七分火”,若非高手,掌握不好烤的技艺,烧饼质量就难保上乘。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前往了集周村烧饼图片和实物现场展示、传统技艺现场制作、现场销售及游客互动于一体的周村烧饼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大街南段东侧,门口红灯高挂金字牌匾鲜亮,门侧还挂有“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牌。当我们走进周村博物馆,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建筑、透着厚重感的旧照片、保留下来的石碾等,带有十足的历史底蕴。同时,展示在大厅的《烧饼赋》,洋洋几千字,详述了周村烧饼的特点、声誉以及百年传承、发扬光大的历程,更让游客详细了解到周村烧饼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脉络。
此外,团队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由于生产竞争的加剧,周村烧饼本身的制作成本、投资成本和技术含量都不高,且在价格方面比普通烧饼要高,商机与风险并存;大量老手工艺人因年龄已高退出制作行业,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年轻人往往片面追求一时效益,周村烧饼制作工艺后继乏人。因此保护周村烧饼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显得尤为重要,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开展行动,加大周村烧饼的宣传力度,并采用视频拍摄等各种方式帮助这一技艺可以传承下来。
周村烧饼这一特色产品构成了淄博市居民的文化记忆,是淄博市的一张亮眼的名片,也是我们淄博市民关于家乡的记忆。保护周村烧饼的制作技艺也势在必行,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调研周村烧饼制作技艺的保护途径来为其他非遗的保护拓宽思路,一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11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