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甘泉古窑文化调察团来到了新安县北冶镇甘泉村开展第一天的调查,通过对每户人家里的老人采访以及进行村落实地考察调查的形式,深入了解古窑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经过前期妥当的安排准备,调查团成员展开了调查采访。大家一边参观村中美丽的景色,感受其特有的陶瓷文化,一边随机采访当地的村民,对陶瓷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甘泉一带瓷土资源非常丰富,唐末时期制瓷艺人逐渐聚集于此,所以制瓷业非常发达,老村内坐落着燕家胡同、蒋家大院、雷家大院、王家大院、武家车院和甘泉乡公所等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民居,村民充分利用烧制瓷器废弃的旧匣钵,砌墙垒院,修房盖屋,使村内的民居蕴含着深厚浓郁的陶瓷文化内涵。
首先,调查团成员采访了正在乘凉的村民,由于前期烧制的瓷碗、瓷盆和瓷罐等在当时为主要的日用品,畅销多省,有“小洛阳”之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瓷器制作逐渐走向没落,仅剩几家作坊仍在烧瓷。踩着满地的碎瓷片,同学们来到武家车院,虽时隔多年,其恢宏气势却没有受到影响,武家车院是运送瓷器的马、骡等歇息的地方。顺着碎石路,同学们找到了蒋家大院,蒋家是另一户大家,分为上下两层,有多个房间,墙壁是由瓷砖砌成,十分坚固,大院以四合院的形式得以展现。在后期的旅游规划中将会以宾馆的形式供参观游览的游客停脚歇息。最后大家又拜访了赵家,赵家是比较富裕的一家,也是村里的烧瓷大户,这户人家的家风淳厚,当别人有困难是赵家会给予粮食或金钱来资助贫困之户的生活,因而受到“徳厚家风”的光荣称号,并被县衙赠与牌匾,这块匾如今由其后人收藏。然而,近年来甘泉村的古窑文化虽风韵犹存但制瓷业已不如当年那样蓬勃辉煌,经由采访多位村中民众得知其中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分配制度导致每家每户所拥有的瓷土不均;二是村中烧制的瓷器偏向于日常使用的瓷器,精致的工艺品较少导致价格低廉;三是村中年轻人更向往出门创造一番事业不愿学习老手艺导致制瓷手艺无人继承;四是村落属于山区,路途崎岖,易碎的瓷器运输不便。
斑驳陆离的老宅、饱经沧桑的瓷窑诉说着古窑文化的历史,甘泉村的古窑文化鼎盛一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人们更不能忘却继承先人们精致的手艺文化,发扬光大这别具一格的古窑文化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与使命!
文/王燕、钱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1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