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北科精神研究报告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行思钢骨精神研访

摘要

在北科七十周年之际 ,行思钢骨精神研访实践团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探寻北科老教授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和北科追求卓越、勇于争先的精神。通过对老教授的采访、线下分发调查问卷、举办线上直播来更好的探寻北科精神全貌。

引言

回首70年,许多我校老一辈的师生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那火热的建设年代,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把汗水和热血洒在满井之上,我们很多院士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厚情怀,孕育形成了求实鼎新的北科精神。而如今,北科大依然走过七十载春秋岁月,也必将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严谨治学,甘为人梯,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新时代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建设美丽中国。兢兢业业、毕生奉献的老教授是我们的先行者,他们不断夯实各项基础理论,为钢铁产业和冶金专业教育发展构筑牢固基础;我们这些“求实鼎新”的中年一辈,理应接过“接力棒”,把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传下去,继承、发扬追求卓越、勇于争先的北科精神,助推钢铁强国梦早日实现。

经过多次采访,并进行团队讨论、总结后,我们总结出两大类共六条精神,分别为教授精神方面的“学术追求,爱国精神”、“严谨治学,甘为人梯”两类精神,北科精神方面的“追求卓越,勇于争先”、“求实鼎新”、“满井精神”、“钢铁强国,科教兴邦”。以上精神总结仅为本学生实践团总结内容,内容可能不够全面详尽,还望各位读者海涵。

1.老教授精神

1.学术追求,爱国精神

谈起老教授,首先会想到的是他们作为教授所具备的学术能力。

在七、八十年代,国家还处于改革开放起步阶段,既要面对内部的困难,还要防备外部的威胁。若想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少不了相应的技术人才。 在这激情澎湃的岁月里,北京钢铁学院的青年学子心怀对祖国的热爱,远赴重洋前往外国学习先进知识和技术。他们忍受着艰苦的学习环境,努力适应着风格迥异的异乡文化和环境,不为发达国家舒适的生活条件所动,牢记为国为民的初心,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锤炼自己,打磨自身,磨练出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学术精神,带着坚定不移的爱国热情,始终把祖国的发展放在心上,只为有一天能够学成归来,带着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浪潮中。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对于过往的留学经历, “这种东西他挣多少钱,这种东西我们那时候好像不是这样想的,从我当工人开始就想。我要掌握这个技术,我首先在这能站住脚,我呢能做点什么事儿,那时候说实在没有这种非常非常高尚的想法,就是说我为国家做什么了,只是说我当个钢铁工人,我挺自豪的。但是总是想呢,我要把这个技术弄好,然后我生产当中我不能出废品。我不能对不起这个企业。”李宏教授谈到。回首70年,许多我校老一辈的师生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他们在学术上攻克一个个难关,不怕苦不怕累,为祖国技术水平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明天而奋斗。这些行为,足以体现老教授对学术的不懈追求,对祖国的满腔热情。

2.严谨治学,甘为人梯

北京科技大学自成立以来,为我国钢铁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书记习近平在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的回信中,对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坚持特色、争创一流你,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此次,我们行思钢骨实践团,便对北京科技大学的几位老教授进行了采访,倾听他们为我校教育、培育高素质人才做出的突出贡献。其中,李宏教授认为教师就好比于中国教育机构上的一个螺丝钉,只有足够的敬业,才能让学生们有机会抓住,这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在研究生的教学中,李宏教授更是用心。对于学生要发表的文章,他会一点一点的观看,找出其中的错误,并且与学生讨论总结,让学生的成果更加完美。

当然,国家需要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站出来。1948年,在海外留学的章守华教授就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选择了回国任教。 “无风三尺土,下雨两脚泥,上课钻工棚,夜读须秉烛。”这是对当时艰苦条件的真实写照。然而,怀着“钢铁报国”志向的师生们并不觉得苦。担任金相热处理系主任的章守华带领年轻教师们一边教学、一边建设,开设许多专业课程。有学生回忆: “章先生为我们讲授‘钢的热处理’,没有教材,他就边翻译边油印讲义,然后讲给大家听。章先生患有胃病,总是带病坚持上课。章先生经常穿一双四眼布鞋,衣着整洁朴实,板书工整。他常常给大家讲述最新的科研信息,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很受学生欢迎。”

采访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老教授,了解了他们的一些事件。 “遇到难题,不放弃,勉励自己看准方向,坚持下去”是对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科研之外,亲身前往工厂看看,了解企业生产情况”是他们对言传身教的诠释。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教授们身体状况不复当年,逐渐退下了科研一线,在我国教育领域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光与热。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老教授们在讲台上不仅教授其毕生所学,还分享其人生哲理,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为北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铸造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这些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所谓经师易遇,人师难寻。这些老教授是北科的财富,更是国家的财富。教授们心怀科技报国的宏伟志向,拥有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敢为人先的实践品格,秉持甘为人梯的师者风范。 “从教育事业这方面来讲呢,我们老师呢,就像是螺丝钉,共同组成中国教育事业这个大机器!”将自己一生奉献给冶金和教育事业的李宏教授说道。而有些老教授即使退休了,也依然关心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管志安教授即使退休以后还是学校几个学院教育教学的督导,他表示: “现在我还是主要做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关心青年学生成长,跟同学们接触不断丰富自己,还是很好的事情,我还是很愿意与学生待在一起,我觉得很好玩。”

润物无声。在青年学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精神的传承。严谨治学,甘为人梯。他们不仅仅是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我们这些后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技术,他们的精神将会永远引领着我们前进。成就一番事业、锤炼钢筋铁骨,需要精神传承和执着坚守。在这样的传承中,他们的人生更加精彩,愈发熠熠生辉

2.北科精神

1.追求卓越,勇于争先

回首70年,许多我校老一辈的师生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代代北科人与民族奋进的脉搏一起跳动,与共和国冶金材料工业一起成长, 奋笔疾书着“为中华之崛起,奉科技以强国”的壮美诗篇,留下了艰苦创业、顽强拼搏、严谨求实、锐意改革的宝贵精神财富。生于动乱之际,一批批仁人志士胸怀报国理想,克服重重困难求知求学,为了学习先进技术,远渡重洋漂泊异国。纵使国外待遇斐然,仍然心怀祖国,牵挂百废待兴的国内工业发展。学成之际,毅然离开他国,全身心投入祖国的建设之中。院士们,心怀科技报国的宏伟志向,拥有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敢为人先的实践品格,秉持甘为人梯的师者风范。他们拥有共同的理想抱负,加入北京钢铁学院科研创新,为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获取了中国一个又一个第一:中国第一个金属物理及金属物理化学专业、国内第一批工业电渣炉、我国第一枚洲际运载导弹的壳体材料、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两辊式楔横轧机、我国第一部完全国产化机器人、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等北科所创造的一系列成就,无不诠释着北科追求卓越、勇于争先的精神。存远志,尚须敢为人先。学校的发展需要我们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更需要我们有敢为天下先的英雄锐气。我们要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倡导想为人先、敢为人先、善为人先的精神,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的事情,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北科精神要求全校师生要从自身做起,领导干部更要率先垂范,在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上,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奋勇争先,时刻保持走在同行业、同领域、同群体前列的豪情斗志,保持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北科发展遇到一些挑战,,前进的道路上也会有更多荆棘和曲折,但北科追求卓越、勇于争先的精神带领着北科人攻克难关、迎头赶上。一代又一代北科师生发扬奋勇拼搏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毅力。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放弃,无论是学科发展、科研攻关、体制改革,还是日常具体工作,只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终能铁杵成针、积流成海。在尖端领域,北科师生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更快的步伐、更好的业绩,不断超越自我、勇攀高峰。

2.求实鼎新

“满井边,一学堂;求实鼎新,熔基锻梁……” 。我们的北科以鼎作为校徽,以求实为精神传承。 “求实”,意为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客观冷静的研究探求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知,代表了学校恪守学术规律、追求科学真理的价值取向,是北科大人始终服务国家、以科研报国的根。; “鼎新”,语出《周易•杂卦》 “鼎,取新也”,意为树立新的标准、风气等,体现了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特征,是北科大人引领科技前沿、以科技强国的魂。

“求实鼎新”合并使用,既是对学校“学风严谨、崇尚实践”优良传统的传承,也是对全体北科大人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激励和号召,更是学校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不断铸就新辉煌的有力宣言。

鼎作为“国之重器”,是中华悠久文化的象征和我国冶金科技文明的代表,反映了北科大的学科背景、行业特色和文化根源,体现了学校建校70年来引领钢铁行业发展、支撑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卓越贡献,彰显了学校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创新发展的坚定信心。在汉语中, “鼎”还有“鼎力”、“鼎盛”、“鼎新”等正向联想和竭尽全力、团结同心、国家兴盛、社会和谐等一系列正面引申义,代表了北科大人沉稳刚毅、众志成城、为中华之崛起、奉科技以强国的精神品格。

北京科技大学,曾经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于1952年的春天,在京城北郊的满井旁,满载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等6所国内著名高校矿冶系科的学科力量,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由共产党创立。在冶金、机械、材料等王牌专业取得了最前沿的发展成就的同时,北科还增设了法学、经管、外語等文理专业,并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德语等也建设成了特色专业,为原本纯工科的校园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色彩。以“鼎”立根,求实创“新”。在探索尖端科技的道路上,北科从未停止自己的脚步。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钢材料外壳研究,到防腐蚀深海材料、绿色高炉技术、高强度大型水电站的厚板技术……北科时时刻刻关注着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那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钢铁更是极为稀缺却极为重要的物资。怀揣实现钢铁强国的梦想,一大批名师巨擘从海内外汇聚满井村。从一穷二白到世界钢铁产量第一,以魏寿昆、柯俊、肖纪美等为代表,为新中国钢铁产业起步培养了大量人才。1953年,柯俊携爱人和幼子,从英国绕道回国,几经波折抵达广州。他婉拒国内科研单位邀请,来到了正在初创阶段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在回忆录上,柯俊写下这样的一段话: “我已把未来和祖国人民紧密地联在一起,千灾万难,我将永远心向社会主义,绝不回头。”后来,他成为我国冶金史学科奠基人。

“求实鼎新”不只是一种北科精神,同时,它也是我们北科的校训。北京科技大学将始终做好培养胸怀国家之大志者,抓实抓好立德树人、科教兴邦具体实际,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做到真正的求实鼎新。

3.满井精神

满井,北京旧时统称水量充沛的井, “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是对满井最真实的写照。冬夏不竭,常年翻涌。春天的满井刚刚融化,波光逐渐变得明亮,如同鱼鳞一般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透底的井水似是刚打开的明镜。

据记载,当年从东直门外,到安定门外,到德胜门外等地散布很多满井。这是因为当年的北京气候湿润,不似今日这般干燥,气候适宜,天赐的良好环境也使得欣赏满井的风光在当时成为了一种流行,无数的文人雅客蜂拥而至。据记载,在明朝时期满井便已闻名天下。 “满井”也成为了记入北京美景的一员。然而,满井不只是风景,同时,她还是养育了无数人的母亲,她用她那涓涓不绝的井水滋润着这方水土,养育着这方生灵。

然而,清朝中叶以后,随着气候变迁,北京地区日渐干旱。加之,城市增扩,人口增多,垦植增加,水耗增大,使京城北部地下水位下降。昔日满井的水不再满,不再散漫四溢,甚至连满井也越来越少。可见,满井胜景到清末即已不复存在了。

经几百年变迁,虽满井胜景逐渐消散,只有稀稀寥寥的满井仍在流淌。其中位于德胜门外西北方的一处满井,就一直涓涓不绝地流淌着,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几个朝代的更迭,直至1950年代初期。这口看似普通的“满井”,静谧地守候在衰败的明安家族墓地与沉寂的满井村之间,默默哺育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默默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沧桑。

我们的校园——北京科技大学,就建立于一座满井旁,七十年前,正是这口“水常满溢,清澈见底,甘甜可口,舀之不竭”的满井供应全校几千人的生活和基建施工用水。她是我们的“母亲井”。

在对毛祖桓教授的采访中,我们也问到了他对满井精神的一个看法,也让我们得知了满井精神并不只是简单的奉献,它还是一种白手起家,努力奋斗呢,创建自己的美好未来的精神。

可是,时代是不断的变化的,我们的学校也一样,曾经的北京钢铁学院变成了现在的北京科技大学,曾经的“母亲井”也被更大更深的机井所代替,她为我们流尽了最后一丝甘泉,哺育了数不尽的北科学子。她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但她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仍愿称自己为满井人。

饮水思源,北科人永远不忘满井的养育之恩。北科人也会像满井那般无私奉献、朴素、谦逊,既不会骄傲的溢出,也不会因为无能而留下遗憾。同时,每一位北科学子也希望母校真的好似一个“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的满井,不断地为我国的建设培育人才。

4.钢铁强国、科教兴邦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置身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发挥独特优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更多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满井边,一学堂;求实鼎新,熔基锻梁……”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校。建校70年来,学校以“钢铁强国、科教兴邦”为使命,培养出20余万名莘莘学子,走出40位两院院士及一大批各行各业的栋梁和骨干。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巨大贡献。

科教兴邦,育强国栋梁。广大高校要有时不我待的育人紧迫感。2035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置身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这个伟大战略目标,要靠高等教育源源不断地培养一批批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广大高校要自觉担负使命,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对高等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广大高校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价值引领,构建好“大思政”工作体系,造就一大批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信念的高素质人才;要坚持特色、争创一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培养一大批本领过硬,在国家急需的重大科技领域有突破、有贡献的高层次人才。

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广大青年当心怀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强大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蕴含着对广大青年的谆谆嘱托和深厚希望。当代青年当志存高远,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广大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精于学、善于思、敏于行,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广大青年要蓄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保持“云开雾散终有时”的乐观,变挫折为动力,为理想坚持不懈,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既是鼓舞也是鞭策。广大高校、教师和青年当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奋进的力量,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3.总结

北科七十年的风雨春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得北科师生。放眼望去,昔年满井早已湮没于校园之中,但其流淌出来的精神,永远留在钢院,留在钢院人的心中,孕育着求实鼎新的北科精神。当年那个“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的满井,哺育了数千钢院师生;今昔北科这口“满井”培养的人才如涓涓不绝、清纯甘甜的井水一样,散漫四溢,舀之不竭,源源不断地流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奉献一生的老教授正如满井一般,他们具有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怀着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而新一代的北科师生继承了老教授们的衣钵,发扬奋勇拼搏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毅力,发扬追求卓越和勇于争先的北科精神,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向着钢铁强国的梦想超越自我、勇攀高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13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2022级经济班11月23日开展“携手捐书,点亮阅读之光”志愿活动

(通讯员李茜)11月23日上午,由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2级经济班和金融班共同组织的志愿活动“携手捐书,点亮阅读之光”以线下方式开展。青志协小组长李茜和周恬伊为此次活动主要负责人。活…… 李茜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师范大学公管院青工部开展“童样想法,哲样启迪”志愿活动

(通讯员宋金娥王君青)11月22日下午,由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团委青工部主办的志愿活动“童样想法,哲样启迪”于…

电工建模协会成功举办“乒乓球上的c语言”趣味竞赛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点燃大家对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工建模协会的热情,11月17日,电工建模协会于第四体育场精心组织…

会计二班青年马克思实践小组开展第一次活动

2024级会计二班开展青年马克思实践第一次活动小组成员观看二十届三中全会视频(通信员杨俊杰万昊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音乐会通讯

11月22日晚,山东大学(威海)歌声飞扬协会于玲珑学堂举办了“乐动心弦,梦绘未来”主题音乐会。本次音乐会旨在丰富师生的校…

心梦交织的志愿华章

在城市的角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红马甲,如同一簇簇温暖的火焰,汇聚成名为“心语汇梦”的志愿服务队。“心语”是心灵…

最新发布

寻踪金寨革命路,怀梦踏古领精神
7月4日,安徽财经大学怀梦踏古暑期社会实践队到达著名红色革命根据地——金寨县,开展为期四天的实践调研活动。安徽金寨县处于大别山腹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是著名革命老区。为贯彻落实习…
种植蔬果明不易,热爱劳动享乐趣
为了让同学们明白蔬果的来之不易,养成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好习惯,7月26日至8月12日,广东医科大学“知行青春”工作室党心筑梦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在线上开展“明劳动不易,护劳动果实”活动。通过每…
转基因科普,我们在行动
“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导致广西大学生不孕不育”“转基因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近年来,由于科学素养的局限和信息交流的不畅,一些人对转基因技术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导致网络上争论不休,甚…
冒充“公检法”诈骗!东至公安19分钟内成功止付16万
“谢谢警察,我的钱保住了。”2022年8月24日,东至县公安局胜利派出所民警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成功拦截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为群众挽回损失16万元。当日13时许,胜利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向某报警称,其母亲…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地大计科学子三下乡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地大计科学子三下乡实践队:中国地质大学“筑梦E路人团队”(通讯员:李祥瑞)科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网络力量在新时代农村发展中逐渐迸发新的活力。为拓展乡村网络宣传新途径、协助…
支教工作,善始善终
时间飞逝,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支教工作在今天也告一段落。安师童行义务支教团队的支教工作每年都会准时开始,关于我们的支教故事到今天就正式结束了,期待下一届的精彩表现!一个月来,我们进行组织过大大…
一路走来,收获满满
不知不觉中支教工作已进入尾声,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犹记得第一次上课时,台下一双双迷茫的小眼神和下课后活泼打闹的身影,中间有2次课下着大雨,孩子们哪怕是冒着雨也从不缺席……这一切的一…
二师学子三下乡:饱含热忱,收获成长
在这个热烈的夏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七彩童心”支教志愿服务队参与了“一起云支教•携手创未来”活动,也将满怀的热情与热忱投入其中。荀子有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参…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
7月6日,我跟随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重温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渤海革命老区调研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滨州市山东省滨州市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对当地红色资源进行学习与继承,接受党的思想洗…
缅怀革命先烈,高擎信仰火炬!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6月24日电(通讯员朱哲)为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红色宣讲团全体成员赴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红色宣讲活动,旨在让我们这一代青年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