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我随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图书馆城览浙江,馆藏古今“一城一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浙江省了绍兴市进行了实地调研。旨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绍兴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特色特点、文化基因等相关内容。
越山长青水长白,越人长家山水国
行于绍兴的山水之间,穿梭于绍兴的大街小巷,尽管烈日炎炎,山河风光却令人愉悦。古人云:“都说江南风物好,无非桥都与水乡。独有绍兴黄藤酒,点滴滋味千年长。”作为一座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绍兴也将风景与人文历史相结合。
穿梭在迂回的弄堂中,当我看到那鲁迅先生所描绘的百草园,心中仍有些许的失落,如今的百草园,只是一个荒草丛生的小小园林,那些与鲁迅先生一同经历的童年,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不见了。虽然青砖碧瓦还在,翘檐飞阁依然,但只是时光匆匆,似浮光掠影一晃而过。
毛主席称赞鲁迅先生:“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对历史的贡献功不可没,能在此所见先生创作之地,也有感而生。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集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一体的绍兴图书馆,他的前身可追溯到绍兴乡贤徐树兰先生在1902年创建的古越藏书楼。绍兴图书馆经历了古越藏书楼、绍兴县立图书馆、绍兴县鲁迅图书馆、绍兴市鲁迅图书馆、绍兴图书馆等发展阶段。其中藏书楼以存古开新为宗旨,变一人书为万人书,开创了国内公共图书馆先河。
在了解了绍兴图书馆的前身之后,我们组织前往了古越藏书楼进行浏览参观。翻阅古籍,浏览旧报纸,绍兴的历史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的连环画。古越藏书楼的位置并不显眼,我探访了周围的一些居民,了解到,前来参观古越藏书楼的游客并不多,大多数前来参观的都是相关从业人员或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与此同时,我们先后前往了绍兴图书馆文化中心新馆和延安路历史文献馆。起初刚靠近绍兴图书馆新馆时,庞大的建筑让我惊讶,在了解到其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设计藏书量150万册(件),阅览座位1200余个,可同时容纳4100人借阅等相关数据之后,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步入绍兴图书馆的大门即可看到接二连三进入馆内的人。或许是刚经过饭点,也时常有父母牵着小孩前来阅读,也有老人结伴前来静心享受书籍带来的知识。在不打扰到其余读者的情况下,我们进行问卷的分发和点对点访谈。在通过对话交流,我们了解了大众从公共图书馆中所感受到的城市文化形象,也通过馆内的工作人员从建设者的角度对数字化大背景下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如何展现城市文化形象有一个初步、宏观的了解。
绍兴图书馆设置专题阅读区,报刊阅览区,数字阅读区和展览厅等功能区域。这些不同的分区正好服务了对应需求的人群。从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不难发现,有部分人是前来自习,另一部分是前来浏览书籍、扩充知识面的。位于顶层的数字化阅读区也吸引了很多阅读者前来体验数字化阅读带给人们的阅读上面的新体验。该区域好比于机房,配备了数十台台式电脑供读者使用。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历史文献馆带给我们的更多是地方历史的发展进程和历史遗迹研究与保护。我们通过翻阅地方历史文献,通过了解地方戏曲——越剧,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也有所不同。作为一个传承百年历史的国粹,越剧也见证了绍兴近百年来的发展演变。历史文献馆中也有颇多关于越剧历史的典籍,也有许许多多的越剧演出老照片。
翻阅这些书籍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一个文化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进程所带来的影响。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同时承载着一座城市从古至今历史内涵,这也记录着城市发展的繁荣与沧桑,它是一座城市独有的灵魂和独特魅力。这些历史文化被传承和延续,正是一个城市蓬勃向上发展的一个命根。
这次的社会实践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对我知识面的一个拓展,也是我对一个未知城市的探索。我们体验到了一个公共图书馆对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呈现作用,秉承走进党史,走近越史的初心,感受到了绍兴浓浓的历史文化底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16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