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们说,大学生的暑假,若不是在校内学习或做科研,那就是在校外实习或做调研。果不其然,就有这么一群浙江农林大学“青年学‘紫’,‘苏’写青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大学生,顶着温度屡创新高的炎炎夏日,响应着“双百双进”的号召,奔走在全国各地,探寻着扎根中华大地三千多年的传统作物——紫苏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
第一站: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作为队员们考察调研紫苏的第一站,在长兴县7月9日至10日的两天里,跟随着带队的老师,走访乡村与企业,可谓是收获颇丰。
在东山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支部委员朱利良同志邀请队员们就坐交谈,就紫苏在当地的种植、布局情况及东山村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使队员们对基层紫苏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在与当地紫苏种植户的交谈与走访中,队员们第一次实地见到了大片的紫苏田,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扑鼻气息,使此次实践变得绘声绘色。当然,实践活动也少不了动手环节,凌晨两三点,队员们跟随收割紫苏的农民,参与抢收紫苏,在探照灯的光辉下,在机器的轰鸣中,是劳动人民致富的号角。在实践之余,队员们还不忘追寻红色足迹,前往附近的浙江联产承包改革第一村——狄家㘰村,参观纪念基地,赓续红色血脉。队员们在此行中,不仅仅学习到了底层的管护和种植,参观湖州吴兴区创业园区湖州川源食品有限公司的紫苏加工工厂,队员们目睹紫苏加工的全过程。一排排相互衔接的机器,一个个全副武装的工人,都见证着紫苏加工产业的成长与蜕变。
第一站的旅程如此精彩,不禁让队员们期待起之后的紫苏调研之旅。
第二站: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
经过提前的实地踩点,7月26日,队员们开启实践活动的第二程。
在联盟村村委会,村书记陆燕向队员们介绍了村里以及开化县的紫苏种植情况,实践团从政府的层面了解到紫苏种植是针对浙江省非粮化整治的良好解决方案,同时也了解到其劳动力质量不高、种植地区分散而难以大规模使用机器等局限性,这也让队员深刻感悟到新农人的使命。随后团队前往长征家庭农场,该农场紫苏规模大且种类齐全,从下游企业接单种植到部分种植落户村集体及个人,形成闭环式产业链,在开化县乡村振兴中起到极大的先进带领作用。在与开化县紫苏种植领军人物周红梅的交谈中,队员更加细致地了解到紫苏的病虫害问题和种植收割的人员管理问题,并且周女士也和队员探讨了不同紫苏市场的发展情景和开化县种植紫苏的有利生态条件,以及关于外延紫苏产业到研学旅游的可能性。在家庭农场的紫苏加工工厂中,队员们见识了先进的烘干装置,有效保证了紫苏的成色和品质,带给消费者极佳的产品体验。
第三站: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
在东至县的紫苏考察,实践团分成了两个阶段进行。
7月11日,队员们第一次抵达东至县。在当地紫苏种植户的接待下,参观紫苏种植基地,据悉,当地紫苏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且泥溪镇的紫苏种植主要是提供药用,根据市场需求,明年预计将要将紫苏种植面积提高一倍左右。不仅如此,因为该地独特的气候状况,能有效抑制当地青虫的后期成长,有效保障紫苏的生长安全,使东至县的紫苏种植产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7月30日,队员们再次到达东至县,这次的主要目的是参观当地现代化的加工工厂。团队成员了解到,尽管近些年紫苏市场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阶段,但目前当地紫苏产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政府不关注不扶持,导致种植户处在更新设备扩大产业困难的窘境,并且发展食品加工和化妆品生产都存在一定风险,后续当地企业计划与政府进行交涉或向外寻求融资,以突破桎梏,寻求高质量发展。
第四站: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在中国的西南部,也有实践团成员调研的身影。
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紫苏种植面积相对于之前调研的地点是更显庞大的。不仅如此,当地紫苏产业的优势是产品质量过硬。彭水紫苏产业以优质紫苏原料为基础,生产标准、地理商标、生产专利为保障,使如紫苏油、孢子粉、苏麻空心硒面等一系列紫苏增值产品,广受消费者好评,甚至在绿博会上获得专家和观众的肯定,荣获金奖。
事实证明,一个农业产业,不仅需要基层的辛勤劳作和技术革新,提供优质的原料,更要前端产品的支撑,以反哺农业发展,促进整个产业良性循环。彭水县紫苏产品的成功经验,也充分证明了紫苏产业的无限潜力,激励各地紫苏产业的工作者们还需要不懈的努力,以共同促进健康持续的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第五站:黑龙江桦南林业局
作为国内兼具紫苏种植规模与产品开发的著名产地,实践团前往黑龙江桦南林业局进行实地调研考察。
7月18日上午,队员们参观了紫苏产业园区,感受产业发展公司——东北农盛园,浓郁的现代化气息使紫苏加工产业蒙上一股朝气蓬勃的气息,现代化该园计划投资5000万,进一步建设紫苏产业园、科技园、种植示范园。下午,公司副总付强与实践成员谈话交流,得知当地不仅积极与科研单位进行合作,探寻紫苏营养与实用价值设计产品,更是致力于紫苏生产和加工设备的完善与更新,营造产业链的稳健运行。7月19日,团队参观下桦实验林厂紫苏种植基地,并向当地农民询问紫苏地相关事项,后与林场厂主开展座谈会,交流紫苏种植与发展,实践团也至关的感受到大规模种植紫苏的优势与其所带来的的利益以及紫苏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7月20日,团队重回桦南农盛园公司加工车间,以工人的视角亲自体验紫苏生产的各个环节,从原料经过一系列流程产出精致的产品,使队员们在惊叹之余,对先进紫苏加工业有更加切实地认识。
东北之旅让队员们对紫苏的种植与加工的前景有更清晰的设想与构图,对产业的发展更充满自信。
第六站:甘肃省庆阳县
为配合当地疫情防控需要,实践团没有如期前往庆阳县进行实地的紫苏调研,另为兼顾暑期紫苏社会实践的收尾总结工作,于8月22日晚,实践团决定开展线上会议。
首先是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汇报,针对已实地调研的五处地方,分别整理总结出当地紫苏的种植和产品加工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使队员们对全国紫苏产业情况有了全面整体的认识。随后线上对甘肃省庆阳县进行紫苏产业调研,邀请甘肃陇东学院生命与科学学院院长欧晓彬,对甘肃省庆阳县的紫苏产业进行讲解与答询,并介绍了目前实验室党的科研方向,根据事先的调研与线上的采访。队员们分析得出,庆阳县不仅紫苏种植历史悠久,而且有近万亩的种植面积,原料优势巨大,但产业链短,主要以榨油为主,部分用于食品制作,且缺少政府支持,仅靠农民的积极性也难以在当今社会撑起一个产业,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后续当地企业还应与政府合力增强紫苏产品的开发工作,已解决产业前端乏力的症结。
随着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建立,中国的发展进程由全面小康向助力乡村振兴方向转变。浙江农林大学师生始终致力于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乘着国家“三农”越向好,发展布局越主动,农业现代化“金扁担”越挑越稳的强劲东风,“青年学‘紫’,‘苏’写青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的老师和学生们,必将也紫苏为媒,亲历振农大格局,书写振农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16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