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永葆赤子之心。在文化自信的时代大背景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指导方针下,为更好地重新审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魅力与价值,2022年8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弦歌不辍”社会实践队来到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古城,探寻古城历史,弘扬非遗文化。在活动开展之前,“弦歌不辍”队成员与古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并顺利对接,队员们积极请教工作人员在进行文化宣传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学习相关的经验。古城工作人员在清楚队员们目的后表示支持实践队的工作、愿意随时就实践问题向成员们提供帮助。 即墨,始载于《战国策》《史记》等典籍,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名邑,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即墨大夫刚直不阿、田单破燕、田横五百士、郭琇三疏等典故让即墨昭彰史册。即墨县治自公元596年迁至现址,至今已有 1400 多年历史,棚户区改造中诞生的即墨古城项目作为一种城市“再造”,成为即墨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当天下午,实践队员们对古城开展文化调研。在古城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文庙、奎明楼、万字会、劳山书院、考院、县衙、乡贤祠、名宦祠等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著名景点。在参观古迹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们理解了瓮中之鳖、晨钟暮鼓等一系列成语典故的由来。实践队员们认真做着笔记,用心学习和感受即墨自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下来的商业发展史以及1400多年的建城史和600多年的海防史。为更好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民俗融入时代,即墨古城专门开辟传统民俗体验区。实践队员们在当地艺人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参观学习大欧鸟笼的制作,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鸟笼制作的工艺流程复杂,有一百多道工序,一位老师傅说:“雕刻过程中最困难的是刻人物,高矮胖瘦、一动一静,一喜一嗔各有不同。”为了雕刻出人物的细微表情,他在雕刻过程中自己制作了上百种工具,除了手锯、钢锉、篾刀、钢圈模、刮刀,还有三四十把雕刻用刀,手上已被磨出厚厚的茧子。在老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实践队员们和参观游客也动手操作了起来。其中一位游客表示亲自动手参与到制作过程中才了解到传统民俗传承的艰辛与不易,自己以后一定要多多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在古城中,同学们积极学习各类青岛非遗知识,观看古城实物与文献,亲身体验古作坊制作流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收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积极传播与学习非遗文化,是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17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