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南财学子三下乡:观盱眙虾稻共作,探模式创新惠农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不怕困难实践队

大学生网报8月22日电(通讯员 赵颖 曹叶)继对盱眙龙虾集团虾稻共作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后,为了解虾稻共作模式推广政策在个体养殖户中的普及度与落实度。2022年8月15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不怕困难”暑期实践队第二站前往盱眙县典型虾稻共作地区穆店镇永华村进行访问和实地调研,以探究虾稻共作这一创新模式给农户们带来的效益增收和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据实地调研前的线上资料收集中得知,穆店镇永华村是盱眙县较早一批进行虾稻共作模式养殖的村庄。自2015年起永华村党总支书记杜守军率先进行虾稻共作养殖,后逐渐带领起全村进行虾稻共作,截至2021年,永华村已有虾稻共作大户(50亩及以上)60余户,虾稻共作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近40%,并拥有一项县级示范项目。基于疫情防控要求,本次对永华村的调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访谈形式。

15日上午,实践队员来到盱眙县穆店镇永华村拜访了虾稻共生家庭农场主陈志勇。实践队员在陈先生的介绍中了解到,2017年起盱眙地区大力推广虾稻共作模式,部分农户在政策热潮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此陈先生及其朋友于2018年起在永华村进行虾稻共作模式养殖,共承包600亩土地,自家以家庭农场形式经营173亩,截至目前陈先生的农场亩产大约为1200斤水稻、150斤成品虾。烈日炎炎下看着陈先生肆意滴落的汗水,实践队员问到其从事虾稻共作产业的经济收益,“行情这么好,这五年来您肯定赚了不少吧。”但陈先生却表示开始几年年年亏损,总金额达80多万元,近两年才达到收支平衡。带着疑惑的实践队员在之后的深入对话中了解到:陈先生的主要亏损在龙虾养殖部分。陈先生及朋友在此之前均未有相关经验与养殖技术,只能依靠药品销售公司的技术人员帮助,这便导致其在龙虾养殖过程中发生一些经济损失。据其回忆到,第一年养殖时曾在五月瘟时重复投入虾苗,导致不小的亏损,随后的几年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如今对于虾稻共作模式也总算有了自己的一些经验,才逐渐实现了收益。

15日下午,实践队员通过电话采访的方式联系到了永华村的另一户经营虾稻共生的农场主万保国。在电话中了解到,万先生也是从2018年从事虾稻共作模式,承包了约100多亩土地,大约于第三年实现了收支平衡。在采访中获悉,万先生的家庭农场基本运营情况与陈先生大致相似,同时表述了一些发展瓶颈问题:例如药品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稻虾产量无法进一步提升;同时虾稻米缺乏销售渠道,无法更好实现其经济附加价值等。

结合对两位家庭农场主以及永华村报账员简先生的采访,实践队员对永华村目前进行虾稻共作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投入成本较高。永华村养殖户在土地扭转过程中以二等承包居多,导致养殖户在土地承包费用上相对较高,平均每亩承包费用在800—1000元之间。其次该村有部分宅基地复垦的土地投入虾稻共作中,因其土质低下导致水稻产量减少以及药品使用上的费用增加。

二、技术难以普及。永华村党支部书记表示村里会不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并且杜书记的儿子作为相关技术人员也会为村民提供技术帮助,但是时间精力属于现实问题,并且每户投入不一,暂时无法做到技术指导精确到户。

三、售货渠道匮乏。永华村虾稻共作产物基本都就近卖给当地商贩,特别指出的是虾稻米,经过实践队调研,虾稻米在生产过程中属于有机产品,营养价值更高、口味更好,市场上的龙虾米按层级可售卖8—40元不等,但是目前永华村因为没有米厂进行独立的品牌加工生产,农户大多按传统稻米销售给粮户,因此在这部分销售上未能达到预期收益。

创新是第一动力,盱眙地区虾稻共作模式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步成熟稳定,但安于现状是万万不可的,通过此行对永华村的调研,针对其发展现状,实践队员讨论思考后初步总结以下三点建议:

一、技术培训深入到户。据了解盱眙县农、渔业部门每年都组织相关技术培训,但由于散户较多、人力资源有限等问题难以全面覆盖养殖户,可以以镇或村为单位,以一季度为周期,交替性培训养殖户,充分发挥永华村“红星驿站”的作用,逐步做到技术培训深入到户。

二、因地制宜提供优惠。由于永华村有部分土地是宅基地复垦而来,其土地的养分不足,因此在产量上低于传统耕地。可以由村部组织对承包户减免部分承包费用,使得养殖户以更少的投入取得更多的收益。

三、多渠道增加附加值。永华村几乎全部养殖户的稻米是以普通稻米的形式进行售卖的,这使得经济收益大大减少,村部可以寻找稻米加工厂合作,帮助没有加工渠道的养殖户生产虾稻米,从而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结束永华村的调研后,实践队员将继续前往其他地区深入调研,综合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来验证我们所提出建议的实际可行性,探索出最适合的可行之法,借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19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探寻周村烧饼文化:非遗传承之旅

为传承和弘扬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担当新时代青年职责。“弘古韵风华,续传统文脉”实践队员李海昕走进周村烧饼生产厂,开启了一段探寻烧饼文化、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的独特旅程…… 赵金栋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春节的前世今生,用行动守护传统文化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2025年1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弘古韵风华,续传统文脉”实践队在南池社区开展了一场以春节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春…… 赵金栋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曲阜仁义胡同调研:探寻传统美德传承之路

为深入探寻文化传承,了解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024年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弘古韵风华,续传统文脉”实践队走进龙虎社区,调研仁义胡同的历史渊源,走访社区居民,…… 赵金栋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龙虎社区:聆听文化传承的回响

为创造性的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1月10日,“弘古韵风华,续传统文脉”实践队走进龙湖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聆听文化传承的回响,书写文化发扬的卷轴。颜庙:千年文…… 赵金栋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春节文化:南池社区实践行

为弘扬春节文化,承担起青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弘古韵风华,续传统文脉”实践队走进了龙虎社区,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向小朋友们宣传春节文化。这次实践经历,既是一次…… 赵金栋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孔子智慧,传承华夏文脉

在文化传承的时代浪潮中,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弘古韵风华,续传统文脉”实践队踏上了意义非凡的征程。实践队全体齐聚孔子博物馆,深入探寻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开展了一场别开生…… 赵金栋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承仁义之风,续传统文脉

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学习仁义观,2025年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弘古韵风华,续传统文脉”实践队来到曲阜市龙湖社区仁义胡同,跟随社区工作人…… 赵金栋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在颜庙的实践探索:解锁传统文化密码

为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儒家文化,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弘古韵风华,续传统文脉”实践队怀揣着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与憧憬,踏上了前往颜庙的实践之旅。颜回,作为孔子最为…… 赵金栋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最新发布

青年担重责,实践出真知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是是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的一句名言,意味着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屋檐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为了了解近年来家乡的发展情况,我们特选取李家庄作为对象,…
双碳计划实地访,探寻民意细入微——崂山篇
在国家双碳计划稳步进行的过程中,团队开展“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监管机制的缺失与构建——以山东省为例”项目,旨在跟进时代需求,探寻当下碳交易市场监管方式,为国家计划的实现建言献策。为深入了解大众意愿…
南财学子三下乡:观芦沟虾稻共作,察创新助农之态
大学生网报8月24日盱眙电(通讯员赵颖曹叶)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作为主题,这意味着“三农”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为更好地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使对盱眙地…
问卷载体——数据收集与分析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我国应对碳排放目前的环境限制而制定推行的特定交易形式,也是我国目前一项崭新的尝试,因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于我国大部分居民来说,是一项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陌生感。碳排放权交易…
双碳计划探案例,对比分析显实情
在国家双碳计划稳步进行的过程中,团队开展“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监管机制的缺失与构建——以山东省为例”项目,旨在跟进时代需求,探寻当下碳交易市场监管方式,为国家计划的实现建言献策。为深入了解大众意愿…
安外三下乡:喜迎二十大,暑期再出发
为喜迎二十大,安徽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理论宣讲普及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展三下乡活动前期,队伍成员深入学习党的发展成就、构想活动流程,策划活动方案,讨论调查问卷,收集准备材料。在活动…
手执新笔,心绘前程。
开展三下乡活动前期,队伍成员深入学习党的发展成就、构想活动流程,策划活动方案,讨论调查问卷,收集准备材料。在活动期间,队员结合当地防疫政策,严守防疫精神,做好自身与团队的防护准备。6月19日上午去…
智慧结晶:千年文明都江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印刻着文明记忆,见证着智慧结晶,凝聚着文明的起源和延伸。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人类文明智慧,最大潜力让文物“活起来”,让文明和现代发展深度融合,书写新…
为民之事,丝发必兴。
6月20日,安徽外国语学院理论普及宣讲团的成员出发前往堰湾社区,首先与堰湾社区第一书记进行了交流,第一书记说“要打通群众与党群之间沟通的桥梁,做好人民满意度、幸福度调查,人民的利益是我们为之奋斗的…
双碳计划析措施,多方层面探实情
在国家双碳计划稳步进行的过程中,团队开展“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监管机制的缺失与构建——以山东省为例”项目,旨在跟进时代需求,探寻当下碳交易市场监管方式,为国家计划的实现建言献策。为深入了解大众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