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的骄阳仍似火一般,但风中已然透出丝丝凉意,在这样舒适的一天里,我所在的“艺路同行”社会实践队邀请泉水扎染的非遗传承人李洁老师,深入市中区乐山小区开展了“传统文化进社区”——扎染制作体验活动。
在活动开始,李洁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扎染历史以及分类。
扎染古称绞缬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初见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代,至北宋,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使扎染工艺一度失传,七十年代初扎染才重现。扎染分扎绞和缝绞两大类,扎绞对工艺要求高,产品富有立体感和弹性;缝绞是用针线按设计好的图案造型穿行,抽紧而染,纹饰活泼大方。
此次活动我们就带着小朋友们体验了缝绞。李洁老师介绍,这次活动使用的染料都是自己用兰草发酵而来的。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制作染料的方法,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并把步骤记录下来,打算以后自己在平日里也要体验扎染。
在讲解完基本知识之后,我们为每个孩子都发放了扎染所需要的纯白方帕和工具,开始带着孩子们扎染手绢。扎,是扎染关键性的一步,也是体现染后效果和花纹设计感的一步,孩子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扎多扎少。接着是浸泡染料,染料的颜色和用量也是由自己掌握。
在扎染过程中,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颜色这么深,怎么扎出小花,可不可以扎出小白兔,为什么我的这么白……
孩子们既在劳动,又在学习传统文化,还在积极地和同龄人交流,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更深一步体会了“美”。孩子们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人的生活智慧,更加树立了文化自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0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