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民俗文化”实践活动团队参观彝族火把节。为响应疫情防控的要求,本次线下实践活动在低风险区进行,由团队成员普海东进行参观调研活动。
8月24日晚上九时许,团队成员普海东参观彝族火把节。其起源,追溯其根源就是来自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原始崇拜。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祭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邻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玩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
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感受到彝族火把节的狂欢,感到不同习俗间的美妙。队伍成员彼此之间都收获颇丰.
文:刘津源
图:普海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3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