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红色精神永流传,我为传承做贡献

来源:安徽财经大学 作者:吕力龙

三下乡感悟:红色精神永流传,我为传承做贡献

列车疾速行驶,在通过一段狭长隧道后,窗外的景色瞬间由一望无际的平原过渡为连绵起伏的苍山。7月14日,我跟随安徽财经大学“感恩奋进实践团”踏上了“革命老区”金寨县这片牵动人心的土地。

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金寨县素有“红军摇篮、将军故乡”之美誉,这里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我在此通过为期两天的走访学习体会到了当地浓厚的红色文化及大别山精神,并担任党史宣传主讲人,用实际行动发扬所学所得,帮助金寨红色精神走出层峦叠嶂,播撒在更广阔的土地上。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金寨县老年公寓为金寨县成立最早的、体制最为健全的老年公寓,这里生活着多位革命老军和老党员。团队前往慰问当日首先与公寓负责人取得联系,宏观上了解了老人们的整体情况,我还清楚记得负责人形象幽默的比喻道:“如果把老人们的故事经历拼凑起来,你就得到了一本金寨近代县志。”

为了不打扰大多数老人们的正常起居生活,我们按照计划开展了针对性访谈,在负责人的帮助带领下成功拜访了两名百岁党员奶奶,虽然老人们年事已高,听力衰退,但听说队员们是要了解革命斗争时期的故事,奶奶瞬间打起了精神,讲到动情处,奶奶还会挥舞起手臂,“战士们前赴后继,这靠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昔日的战斗“画卷”在安静的走廊中徐徐展开。

在聆听完党员奶奶的讲述后,我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崇高信念与信仰,并与大厅中更多的老人们展开互动,制作红旗、党旗并送给老人们留以纪念,老人们对此热情高涨。还有不少正在乘凉的爷爷奶奶也纷纷参与进来唠起了家常,谈起了他们的所了解的红色故事,团队成员都不禁感叹实践出真知。我们也展望了自己的理想,飘扬的小红旗此刻在两代人的手中迸发着新时代为国奋进、为民服务的美好愿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军歌响起,便将时代记忆拉回90年前。英勇无畏的中华儿女为抵抗外敌入侵抛头颅,洒热血,肩负民族希望,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金寨人民就是这支不可战胜力量的“排头兵”。

年过古稀的李志华爷爷家邻近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是当地有名的“红二代”,对于我们的来访,爷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团队成员围坐在李志华爷爷身边聊起了家常,在谈及革命往事的时候,我注意到爷爷正了正衣襟,眼睛焕发出神彩,纷纷讲述了从金寨红军成立到走出大山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坎坷历程,虽是正午时分,爷爷的衣衫渐渐被汗水打湿,但革命的热情早已打败这盛夏的骄阳。在讲到红军过草地、爬雪山吃不饱、穿不暖时,爷爷不禁潸然泪下,队员们也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艰苦恶劣的长征岁月,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英雄面孔,响起了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从历史中走来,“外化于形”——爷爷带来了一身光荣勋章;“内化于心”——爷爷言传身教,树立起了勤俭节约、立志报国的家风家训。“我的儿子也是参军退伍老兵,还有我孙子今年刚高考完,正在商量着报考哪所军校呢。”谈及家庭,李志华爷爷脸上又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当团队起身告别时,爷爷紧紧握着一名队员的手向我们寄予了期望,希望我们能够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里学习传承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副金寨革命史,就是一部金寨人民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歌,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忠诚与热血的缩影。“最后一把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不足23万人的金寨县在革命年代先后有10多万人民子弟兵参军参战,我在实地亲身体验金寨红色文化后,将所见、所闻、所感纳入进党史宣讲素材中,在我心中,这一抹红色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这一抹红色应当被更多时代青年熟知并发扬。

7月15日傍晚,我们在金寨县红军广场、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等地正式开展宣讲活动。宣讲内容着重描绘了金寨人民彪炳史册的功勋,铸就了以“忠贞不渝、万众一心,团结奋进、永远跟党走”为主要内涵的大别山精神,建立了军民鱼水的深厚感情,创造了灿烂的红色文化;谈及当代,这份红色精神始终是激励奋进的宝贵财富,自2015年末脱贫攻坚战打响,短短五年时间,金寨七十一个贫困村,三万九千户将近十三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红色精神在经济上焕发了崭新的一面。

在宣讲录制过程中,不少饭后出来遛弯的当地居民陆续被吸引驻足,其中不乏一些尚且幼小的孩子,更让团队惊奇的是,这些孩子并没有调皮打闹,而是在长辈的陪护下细细聆听,一双双大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仿佛也再从光辉灿烂的党史之中汲取力量。宣讲结束后,我将一面小红旗赠予了孩子,在那一刻,我察觉到红色精神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传承了下去。

一个人,一个民族,他所信仰的不应该是束缚自己手脚的桎梏,更不应该是绞杀自己的绳索,而应当是一面催人奋进的旗帜,风驰红旗冻不翻,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着时代旗帜引领着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此次金寨之行,我与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发挥了纽带作用,我们还将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将红色内涵传承创新,为祖国新时代建设作出贡献。(通讯员 张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4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寒假“返家乡” |返家乡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

姓名:杨萍专业班级:物流管理2401班实践感悟:在当今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刻认识到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切实提升这两方面的素质。通过……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子积极

姓名:赵悦伽班级:通信工程2404班实践地点:学府路社区实践感悟:返家乡社会实践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良好途径。在这个寒假,我加入了返家向社会实践活……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志以星火,愿暖冬日——外国语学院寒假“返家乡”社会实

姓名:吴君峰班级:阿拉伯语2301班实践地址:新城镇人民政府实践时间:2025年1月15日-2025年2月15日实践感悟:在这个寒假,我有幸参与了为期一个月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地点是新城镇人……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脚踏故土行实践,青春力量助振兴——土木工程学院2025年寒

姓名:马小龙班级:土木工程2306班实践地址: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昌宁镇政府实践感悟:在这个寒假,我有幸参与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地方政府的工作让我受益匪浅。整理文件资料和数据……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假“返

姓名:李智财班级:交通工程2301班实践感悟:随着春节的脚步日渐临近,我踏上了返乡的列车。不同于往年直接回家的行程,今年我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参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殷殷桑梓情 青春返乡行——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寒假返家

姓名:杜星亮班级:建电2302实践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什字镇实践感悟:在这个寒假,我有幸参与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我的主要任务是整理资料、进行办公实践以及参与关爱儿童活动。这……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扎根家乡沃土,书写青春华章———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寒

姓名:张城玮班级:建环2303班实践感悟:春运,承载着无数人归心似箭的情感,火车站里涌动的人潮,是对家的渴望汇聚而成的洪流。于是在这次寒假期间,我报名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寒霜砺志行 梓里焕新彩——文学院2025寒假“返家乡”社会实

姓名:魏蓬勃班级:汉语国际教育2201班实践地点: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北城社区实践感悟:正月时节,社区里虽然大部分积雪已被清扫,但仍有残雪夹杂着烟头、纸屑等杂物附着在地面上,……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程似“锦”服务队走进高唐县:探秘锦鲤养殖“金钥匙

为响应国家号召并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2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前程似“锦”服务队走进聊城市高唐县锦鲤小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 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响应…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寒假“返家乡” | 青春扬帆正当时,志愿践悟展新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使命。2025年寒…

当数学遇见艺术与爱:返乡大学生为小学生带来别样趣味课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

最新发布

山水福地 幸福腊哈
导语:8月20日到8月25日,为了对滇越铁路沿线进行旅游线路规划,云南大学的芳年华月团队来到了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的腊哈村,进行了为期6天的研学调查。八月屏边的气温如同腊哈村村民的热情一样高涨。幸运的…
铭记革命烈士,赓续红色精神
安财学子三下乡:铭记革命烈士,赓续红色精神中国青年网六安8月12日电(通讯员辛瑜)血肉筑山河,山河秀丽;英雄护盛世,盛世安宁。忆往昔,无数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战;看今朝,无数抗灾战士…
安财学子三下乡:铭记革命烈士,赓续红色精神
安财学子三下乡:铭记革命烈士,赓续红色精神中国青年网六安8月12日电(通讯员辛瑜)血肉筑山河,山河秀丽;英雄护盛世,盛世安宁。忆往昔,无数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战;看今朝,无数抗灾战士…
赓续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先锋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为弘扬抗战精神,践行初心使命,7月14日安徽财经大学“感恩奋进实践团”前往六安市金寨县等地开展为期3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于7月16圆满落幕。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时…
山水福地 幸福腊哈——腊哈村三下乡心得体会
导语:8月20日到8月25日,为了对滇越铁路沿线进行旅游线路规划,云南大学的芳年华月团队来到了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的腊哈村,进行了为期6天的研学调查。八月屏边的气温如同腊哈村村民的热情一样高涨。幸运的…
共抗疫情,携手共进
2022年4月3日,肥西县接到外省疫情协查信息:安徽外国语学院学生郭某东为广州市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接者并已确定为无症状感染者。接到信息后,市县疾控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
走访红色世家,赓续红色血脉
安财学子三下乡:走访红色世家,赓续红色血脉中国青年网六安8月12日电(通讯员吴先豆吕力龙)皖西边陲,大别腹地;红军摇篮,将军故里。2022年7月14日,安徽财经大学“感恩奋进实践团”为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
安财学子三下乡感悟:感恩奋进新时代,力学笃行红色路
安财学子三下乡感悟:感恩奋进新时代,力学笃行红色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皖西边陲,大别腹地;红军摇篮,将军故里。2022年7月14日,我…
重拾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邵力子故居
中国计量大学越兰逐星小队于2022年暑假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邵力子故居。邵力子,1882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他原名景奎,邵力子这个名字是他在1910年10月创办《民立报》时为自己改的。当时,他从《后汉书…
安财学子三下乡感悟: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伟力
安财学子三下乡感悟: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伟力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22年7月14日~7月16日,我跟随长三角红色专项团队安徽财经大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