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成都7月17日电(通讯员 雷彤)为亲身实地学习党的历史,讲好党的故事,传承党的精神,感悟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行、力、美,2022年6月16日至20日,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春心向党,故事基层讲”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结合当地特色的长征文化及红色资源,探索如何将红色革命历史与旅游资源开发紧密结合,带动当地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
6月16日,实践队员踏着绵绵细雨来到泸定县极具特色的地址——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战役地点。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由铁链组成,底下铺上木板,即为桥面。路边就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令人心惊目眩。我们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实践队员们一下子被这座桥吓住了,惊呼道“真是令人胆战心惊”!
随后,实践团跟着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的馆长杨女士,前往参观磨西会议旧址及毛泽东住地旧址。据了解,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进入四川省甘孜州第一镇——磨西镇,并在这里召开了“磨西会议”,自此红军在甘孜州开始了近一年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光辉历程。我们看到这里其实其面积并不大,共有上、中、下三层,里面的布展以史实为依据,以时间为线索,以丰富的图片、展板、实物及逼真的故事场景为主体,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和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以前我们这里是很贫穷的地方,几乎没有外来人口,种植的蔬菜,自己做好的腊肉都卖不出去,当逐渐开发了红色旅游业后,感受长征精神的游客多了。流动人口多起来,我们百姓才能将自己家的东西卖出去,民宿客栈也会有游客住宿,”当向燕子沟镇副镇长问到当地变化时,王女士不断感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以前不通路,到现在每家每户都通上了水泥路,住房条件也更好了,生活习惯更好,更健康。”她强调如今从连片贫困到整体脱贫再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变化见证了党的不断成长,也亲历着人民生活的质性蜕变。
接着,实践分队前往新龙门子村对村支部杨勇书记进行深度访谈。他先后从地理环境、乡村振兴、未来发展方向几个方面为实践团队介绍了新龙门子村大致情况,且希望实践队员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挖掘更多的红色故事,帮助村民在思想上更有收获,为乡村振兴凝聚村民力量。并且,杨勇书记带领队员们走访各户当地村民,调研当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对村民生活带来的多方面的影响;走进田野乡间,聆听杨书记对当地农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收集田野资料;亲身体验田野劳动,锄地、种菜、摘李子…村民们热情欢迎并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深深感谢。
回到村中,队员们将与村支书的谈话和实地调研情况做好细致的总结,并对村中的农产业情况进行深刻的讨论。“有两个村子种植大白菜,他们的传统种植方式使土壤质量降低,不再适合种植。如果顺应政府,调整他们的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种植方式,种植竹子、重楼、天麻等来改善产业结构,应该会让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受益。”将建议与杨勇书记讨论后,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实践团开始打造宣讲团队,进行政治理论和“三农”知识宣讲。走进老街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实践队友们开始一一与村民交流,如何将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与农产品售卖结合起来,并不断询问村民对此的意见和建议,争取让村民们得到最大利益。
通过本次对泸定县磨西镇、燕子沟镇、新龙门子村等地进行调研,用“田野思政”的形式,借助广阔的田野空间,使实践队员们能立足乡村、扎根乡村,解决乡村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实践团与村干部、村民等基层一线人员访谈交流,获得了大量真实的一手资料,团队成员认为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当地特色优质资源,在开发红色旅游产业的同时发展特色农产品,帮助村民发家致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6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