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16日电(通讯员王文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之年后,我国扶贫工作目标由“绝对贫困”治理转向“相对贫困”治理,但与此同时,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由过去集中表现在“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转向现在追求更加充盈愉悦的精神生活,可见精神贫困治理是如今迫切需要重视和回应的问题。为激发农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蓬勃开展,曲阜师范大学情系三农调研队于2022年7月16日赴济宁市金乡县王丕街道于庄对农民精神贫困现象进行调研,进一步分析当地村民中存在的精神贫困现象,寻找解决精神贫困的办法。
图为情系三农调研队成员采访于庄村村民的个人年均收入、主要的收入来源、以及家庭评价收入等基本情况。通过采访实践队员对当地村民的生活物质水平有了基本的了解,为以后的思考总结奠定了基础。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冯鑫雨摄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收入状况与生活态度,找寻解决农民精神贫困的途径。实践队员们挨家挨户的调研访谈当地村民实际情况,经过与当地村民详细的访谈,实践队员了解到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刨去各种花销后所剩余的一年收入对于村民生活有点拮据,同时大部分农民会将收入存入银行,选择稳妥的理财方式。根据村民反映,本村大部分财政收入投入到了乡村环境建设中,而打井、种植、放水、修桥、修路和防涝防旱等农业建设资金投入较少。乡村环境的改造提升了农民的精神享受,但并没有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收入,交通、水利、农业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农民的脱贫致富。实践队员们发现本村以蔬菜种植业为主,尽管收入收到蔬菜收成、市场状况等多方面影响,但绝大多数村民并不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贫困主体主观意志薄弱、认知宽带不足、脱贫意愿低迷、价值取向异化等现象并不多见。相对于精神贫困,村民绝大多数都克服了心中的贫困认知,具有脱贫的积极性和内生驱动力,在可持续的脱贫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村集体组织的精准脱贫农业培训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积极走向自立与富裕的道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村民走上了稳定脱贫之路,提高乡村振兴发展的实力。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村民亲切沟通,通过村民对调查问卷的填写,实践队员了解到了她们一家的基本收入状况,以及她们对发家致富的设想。经过调研,实践队员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本次的基本状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菡摄
扶人先扶志,于庄村村集体积极宣传党自力更生的政策、方针,协调引领农民消解韧性贫困文化文化的影响,使贫困对象的脱贫意识觉醒,通过艰苦奋斗早日脱离贫困处境。在访谈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发现,当地村民通过村集体的宣传,进一步了解到了政府对于农民的各项补偿支援计划,农民真正意识到了跟党走、知党恩,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强乐观、不畏困苦、勤俭节约是当地精神脱贫农民的真实写照。虽然大部分农民精神状态积极向上,但实践队员通过调研发现,仍有一小部分村民存在着爱面子、讲排场、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向钱看齐”“走自己的老路让别人去闯吧”“等靠要”等思想还占据着他们的思想主流,这让实践队员意识到精神脱贫任务依然迫在眉睫。
在访谈结束后,实践队员与村委展开交流,积极向村委建言献策,提出来一系列建议,一方面要重视主流价值观的输入,提高农民的智力认知,使其获得最新的消息和文化内容,同时提高其自身水平。另一方面,要优化农村政策工作、服务提供方式,开展个性化的服务,组织农民小组活动、农村社区发展计划等激发农民的脱贫致富意愿。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利抓手,是发展农业农村和富裕农民的有效方式,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农村的关键在农民,只有推动农民精神上脱贫,才能彻底实现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与指导老师和村委会主任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菡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7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