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生命虽然如流水般逝去,但一个人的人格精神与优良品质仍然会通过遗体捐献的方式得到延续,他们的光芒会照耀到许多地方。
今年暑期,和以往十几届的师兄师姐们一样,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点灯人”们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他们走进遗体(器官)捐献者亲属家中,聆听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感受一位又一位捐献者背后的真情。和之前不一样的是,今年的实践主题是“心心点灯——使命再出发”,突出发掘遗体(器官)捐献者们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故事,弘扬遗体(器官)捐献者们独特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
心系生命,大爱无疆
遗体捐献者孟磊本是杭州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平日里是班里的“开心果”,与老师、同学、家人也都相处融洽。不幸的是,这位阳光开朗的少年在2020年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同年8月与世长辞。因其无法割舍对母校的感恩与思念,遂决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母校,供教学研究使用。
遗体捐献者孟磊的父亲孟先生受访时说道:“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我们受到了我的同事、孩子的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爱与‘水滴筹’等多个社会公益项目的帮助,因此为了回报孩子的母校、回报社会,我们选择支持儿子做出的这一决定。”
心有光辉,爱传伟大
生命如果可以度量,那么意义一定可以超越数字;生命如果有限制,那么爱一定是打破它的方法。
遗体捐献者虞雅仙奶奶是一个认真踏实,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人。她19岁就开始工作,当过教师,放过电影,曾被评为“浙江省文教战线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退休后也因此而享有宁波市劳动模范待遇。她吃过苦,所以深知教育之重要,因此会去他人家中劝学,也和丈夫乐老先生化名“虞乐”捐款帮助他人。她在艰难的时期,用自己的勤劳和努力走遍了整个镇海,可以说是当时全镇海县的第一人。她次次第一,从无例外,可以说,哪里有她,哪里就是“先进”!
遗体捐献者虞奶奶的丈夫乐老先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老师时,她就处处关心孩子是否穿得暖、读得起学,不惜将工资都给孩子用来上学;在自家困难的时候,她省吃俭用供三个侄子读书上学;退休之后,条件好了,她又继续回馈社会,化名之后连年捐款。”
乐老先生感叹到:“因为我们乐于奉献,所以我们是党员,而正因我们是党员,所以我们会更加坚定地选择捐献遗体。我知道医生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医生也是一条坎坷的路。医生治疗人,就得知道人体结构,那么就一定要学解剖。解剖所用的标本前期来源是非常苦难的,当我们知道身边人开始进行遗体捐献后,我们深受触动,就决定也这么办。”
身如芥子,生而热忱
时代的一部分会随着英雄生命的终结而定稿,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所烙印的注脚。
遗体捐献者许宝仁先生年轻时是江西军工厂的高级焊工,也曾开过汽车,退休后定居杭州,因为身患双肾肿瘤这一重病而不幸离世。许老先生觉得丧葬是“老祖宗”的习俗,而捐献遗体则对医疗事业有贡献,于是在自己患病时,许老先生便主动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
遗体捐献者许宝仁老先生的儿子许先生说:“他在扫墓时了解到了遗体捐献,觉得这是个对社会、对国家都有帮助,对医学教育有意义的事情。去世之后做点贡献也好,于是决定捐献遗体。”
许叔叔也向“点灯人”提出期望:“你们还年轻,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正是学习的好时候。希望你们能多向前辈学习、向英雄看齐,把以前的英雄精神继承下来,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们无法抵御浪潮,但会永远记得灯塔。奉献精神离不开经年累月的修身正己,三位伟大的捐献者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去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传递舍己为人的无私精神,这种高尚的人格品质将永远被每一位医学生所牢记。”一位点灯人在实践手册上这样写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32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