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支针,绣出锦绣致富路;长长一根线,织就五彩斑斓梦。7月10日至11日,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川渝”实践队去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斗里镇马安村和从江祖英刺绣有限公司,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韦祖英面对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发展,感受韦祖英女士传承发扬苗绣的担当以及带领当地农村妇女300余人在实现“指尖”致富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刚进马安村,扑面而来的青瓦、白墙、花格门、花格窗深深吸引着队员们的眼球,这个坐落在大山里的村子,显得格外安宁闲适。往里走,“马安刺绣一条街”将村子的特色展现地淋漓尽致,透露出的是刺绣技艺薪传不息的缩影。在村支书的引导下,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从江祖英刺绣公司。
初见韦祖英女士,她身着民族传统服饰,热情地向我们招手,简要问候后,韦女士带实践团成员一边参观服饰展厅和扶贫生产车间,一边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从与韦女士的交流中得知,她出生于山村地区,从6岁开始学习刺绣,注重将传统刺绣融入民族元素和时尚元素,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将苗绣技艺做大做优。从偏僻山村的普通绣娘到返乡创业带动一方的“领头雁”,又成为全国人大代表,韦祖英始终坚持“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富”的理念,每走一步,都像手中的一针一线般扎实。在韦祖英的带动下,从江县斗里镇马安村组不仅建起“祖英民族刺绣专业合作社”,还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精品刺绣一条街”;搬迁绣娘们从单打独斗刺绣产品向抱团发展转变,从观赏展示收藏物品向实用商品转变,从单一渠道向多元模式转变,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让搬迁妇女绣出美好生活。据了解,韦祖英加入了从江县妇女创业协会并在协会中担任职务,多次被推荐参加省、州、县级刺绣培训及比赛,均载誉而归。如今祖英刺绣公司先后被州文化和旅游局命名为“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省人社厅命名为“先进就业扶贫车间”,从江县委县政府给予“优秀帮扶企业”称号。满墙的荣誉映射出来的是她不懈的努力和传承的力量。
参观完之后,实践团队7名成员有幸穿上了工厂生产的民族服饰,体验到了浓浓的民族风。衣服色彩鲜艳,图案变化多样,含义丰富,这是多年来苗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结晶,蕴藏了其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谈到苗秀,韦祖英的眼神中透漏出抑制不住的激动,在实践队员的邀请下,韦祖英女士展示了苗族有名的刺绣剪纸技艺,从手势坐姿到节奏把控再到纸张利用,一招一式,不厌其烦地现场教授在场学生,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师生们颇为感动。队员们听着韦祖英女士“展示我们的作品,诉说我们的心声,努力完成民族的愿望”的初心以及“传承苗绣传统技艺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使命担当感悟深刻,坚定了“非遗传承,年轻人要行动”的信念。临别之际,韦祖英女士殷切嘱托道:“文化传承与市场并不矛盾,要让传承‘活’起来,创新的同时必须要守住非遗文化最根本的东西!”苗族刺绣,让队员们共同欣赏了非遗之美,绽放出了民族文化乡村振兴力量!“民族文化不应只藏在大山深处,应该推向更广阔的地方,这正是我努力的方向。”韦祖英说。
她是贵州小山村里一名并不起眼的绣娘,她用自己的双手,将刺绣这门苗族文化的瑰宝,变成了带领村民敲开致富大门的钥匙。深山里的马安村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让传统手工艺刺绣产品飞到了“山的那一头、海的那一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33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