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次沿习总书记的足迹中,我收获到许多发自内心的感悟。
面对过去与现在的显著变化,我感受到无比的兴奋。创新馆里看到的量子计算机、小米手机、关键部分芯片、整齐跳舞的机器人以及马钢如今的智能化操作过程,尤其是我在了解这些成果之前的历史后,真实而又深刻的对比冲击了我对各个方面的认知。作为一名文科生,我对里面的新材料新装备的数据不是特别敏感,但是听到讲解员姐姐介绍我们的这些成果在国际上的地位时,内心充满了震撼与自豪。这种实践过程中带来的感受是理论学习学不来的。
历史的尘埃落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是一座大山。”站在渡江战役纪念馆里,我看到了前人穿过的棉衣、戴过的军帽,以及那些从未在历史课本上出现的陌生名字,心情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也感受到了“我们所看到历史书上的寥寥几笔书写的便是他们的一生”这句话的含义。印象最深刻的是崔平爷爷的采访,爷爷当年是负责审查俘虏的,他通过站姿、军帽就可以判断出是否俘虏。这个自信让我想到了卖油翁的“唯手熟尔”,大概是无数次的经历才能到达这个地步罢。跟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们走到了展馆的负一楼,这里是牺牲的烈士名单,据讲解员介绍,为了尽力寻找未记录上的名字,每年都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寻找
“国之重器,功勋马钢”这段文字是献给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马钢人的。前往马钢智园之前,我对这个地区仅仅是网络文字的了解。因此也更加好奇这个地区究竟是怎样的。首先被惊到的便是智控中心,我们刚进去便被全智能化的平台所吸引,据讲解员介绍,这一块巨型显示屏上都是公司的实时数据,可以通过实时监管进行管理。这个操作可谓是“坐在办公室就把铁给炼了”。
还有薛家洼生态园的变化,我们采访到的小哥章谦恰好是马鞍山当地的新闻记者,他非常热情的给我们介绍当时场景:短短三个月,薛家洼便从“散乱污”到“水清岸绿”,而当地的十年禁渔政策贯彻落实的非常到位,在渔民上岸后,政府积极的为上岸渔民安排就业,每一位渔民都分配到了岗位,甚至还有一些渔民自发组织成立了企业,一方面为自己“找了份工作”,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了解到这个过程的转变如此迅速时,我也为人民的智慧与奋斗精神所惊叹,更加明白“政策的支持”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是有多么重要。
在大包干纪念堂与沈浩故居中,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了当年包产到户的详细历史: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落实之前经历了无数的坎坷曲折,这份成功不仅仅是18位村民的成果,更有当年地委、市委书记以及省委书记的正确方略。我和同组的两位伙伴前往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爷爷家进行访谈聊天,了解到严爷爷对于这些年小岗村变化的感受:正是我们党的正确领导,小岗村的发展才越来越好,村民们每年都会有分红,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看到小岗村发展的如此精彩,我和伙伴们也在回去的路上交流了起来: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总要有人先去付出,正是像沈浩同志这样千千万万个干部的奉献,才有了人民的好生活。
这次的宝贵经历让我见证了中国的恢复发展,每个地方都是中国发展的缩影,跟党走,悟真理,我们永远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37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