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学“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社会实践感悟
如果说人的一生会有不同的经历,从而形成在每个阶段的特殊回忆,那么对我来说,2022年的暑假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暑假,因为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这次活动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起点,选择了新疆喀什进行社会调研。为推进文化润疆工作,学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7月9日到15日,塔里木大学“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喀什市。
新疆是个好地方,作为河南人的我第一次来到南疆,体会到南疆人民的热情,我们在艾提尕尔清真寺参与了万人同跳萨玛舞,我体会到了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和衷共济,携手向前,生活越来越好,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互相支持、互相团结。在古丽的家这里,我第一次进入维吾尔族人的家,和大多数游客一样,我对这里的一切也充满好奇,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在对他们采访的过程中,我感到了他们对于一件事情热爱,因为热爱这件事情,所以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在喀什地区文化馆和博物馆这里,我见到了新疆地区的各种文物,它们仿佛就像活着的,直到现在还存在我的脑海里,我们还遇到了文化馆公益培训班的老师艾则孜·吐乎提和一群可爱的孩子们,看完孩子们精彩的表演,我体会到年轻的力量在文化传承中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采访之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他们对于民族器乐的热爱,希望老师我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族乐器,将这份文化带给更多的人更远的地方,我也会通过自己的一份力,帮老师宣传,当天我就发了朋友圈,让大家认识了这位值得尊重的老师。通过对民族乐器传承人的采访,我了解到了民族乐器的源远流长以及手艺传承所面对的困境,更加了解到了非遗传承人对于民族乐器的坚守与热爱,让我感觉到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公益性培训班孩子们一起上民族乐器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耀辉 摄
我们来到了喀什古城,看到了古城的开城仪式,能看到开城仪式我真的很开心。“远方的朋友你从哪儿来?”开城仪式在这句高亢的问候中开启,热情肆意撒播,游客纷纷与演员互动,一片欢声笑语。看到这个场面,我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情,看到大家脸上洋溢笑容,我真的感觉很开心,虽然天气很热,但是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便不再感觉到热和累了。之后我还采访了阿凡提的扮演者,无论是在采访的准备阶段,还是在采访后续工作的处理上,我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从一开始对采访过程的一无所知,到磕磕绊绊设计采访问题和流程,再到自信的在镜头前采访,都教会了我一个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虽然三下乡仅用了短短七天,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一起失败,一起成长,我感觉我们都快变成了一个人。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他们的手艺以及在他们身上学到的非遗文化,更多的是他们对于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态度以及做出的贡献,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做什么事都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而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恰恰是我们很多人所缺少的。这些天的经历让我感到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谁会一直待在人生的胜利组,成长路上,总有挫折,重要的是乐观面对,永不放弃。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三下乡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结束了。这短短的几天,却为我的一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我添加了更多的经验。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非遗的知识,还知道了在团体活动中团队合作是多么的重要,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努力去学习和充实自己。这次喀什之旅,让我明白了对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未必是对它们记录记载,关键在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演绎,文化瑰宝穿越历史,重现旷古遗音,于文化本身,这是非遗的幸事,于我辈,亦是传承发扬的重任。我会努力学习非遗文化,将非遗文化带进校园,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出一份力。(通讯员:乔小凤)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沙拉麦提古丽的家人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飘点点 摄
一审编辑 王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37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