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翠楼,坐落在山东省威海市区西夸古山东麓,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环翠楼倚山而建,呈上升地势,占地300多亩,环因其在群山环抱、翠绿环绕中,兼沧海山川之胜,水光山色之美,遂以“环翠”名之。
“威海城里游,必登环翠楼”,对于很多威海人而言,环翠楼不仅是一个地标性建筑,更是记忆与情怀的寄托。今天,威海市红色文化寻访团将带你走进环翠楼。
苍松翠柏之间,环翠楼与市中心的喧嚣不沾染半分。琉璃瓦覆盖的楼顶、歇山式层檐、雕花缕空窗· · · 从广场拾级而上,仿佛进入了历史的画卷。淡黄色的灯光撒在楼中,阁楼中的书画更添一丝古香。走过庭院,伫立着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铜像,身着披风,表情深沉。让我们不禁回忆起和环翠楼有关的那段含着血与泪的历史。
环翠楼的第一次重建是在甲午战争以后。威海人民为了缅怀甲午战争中英勇殉国的英烈,在环翠楼上把他们当做神像供奉。民国28年8月20日的《申报》曾记载:威海卫有一环翠楼,楼上中堂供奉着丁汝昌、邓世昌等爱国将领木主和肖像。
丁汝昌,早年曾参加太平军,随队归顺湘军。不久隶属李鸿章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光绪七年(1881年),统率200名北洋水师官兵赶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
1894年10月,日本侵略军进犯我国的旅顺和大连这两座城市。旅顺和威海卫作为北洋水师两个重要基地隔海相望。当时掌握军政大权的李鸿章强行命令守在旅顺的丁汝昌撤退到威海卫。不久,旅顺很快被日军占领。
日军占领旅顺后,立即进犯威海卫,丁汝昌再次向李鸿章请战。可李鸿章仍然阻止他向敌人进攻。光绪二十年除夕,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递送劝降书,丁汝昌不为所动,决心死战到底,当日,对家人说:“吾身已许国”,并将劝降书上交李鸿章,以明心迹。指挥北洋舰队冲向日军舰队,击沉了日军多艘军舰,但我方和日军的力量相差太大了,将士们拼死反击还是不能挽回危局。
一天,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岛上的武器弹药就要全部用完了,情况万分紧急。恰在这时,舰艇上一些贪生怕死之徒又想叛变,公开违抗命令。丁汝昌痛苦极了,二月十二日,丁汝昌毅然回绝日军劝降,只想以慷慨一死尽忠。当晚,服鸦片自杀,以谢国人。丁汝昌临死前,将北洋海军提督印截角作废,年仅59岁。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同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甲午战争是对清朝海军实力的一次考验,可惜北洋水师已经从内部被蛀空,当与敌军战舰对战的时候,很快便落了下风。敌军船坚炮利,炮弹威力大且各个精准,很快便将北洋水师中的好几艘轻型和中型战舰击落。
反观北洋水师的战舰弹药质量差,即便打到敌军的船舰上,也达不到预计的破坏效果。北洋水师完全陷入了被动当中,不断有战舰被敌军打中,沉没在了茫茫大海之中,邓世昌指挥着致远舰,坚持不懈地和敌军抗争着。
一艘军舰的力量何其微小,致远舰被敌军的炮弹击穿,弹药也逐渐耗尽,邓世昌知道自己已经无力扭转战败的局势,现在能做到的只有放手一搏。
于是,致远舰所有军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在邓世昌的带领之下与致远舰一起撞向了敌军军舰吉野号。
可惜,在撞向吉野号之前,致远舰就被敌军的鱼雷击中,致远舰至此沉没,邓世昌等人也以身殉国,永远留在了海里。
为纪念民族英雄们,威海人民在环翠楼上供奉着丁汝昌、邓世昌等人的木主和肖像。最初的环翠楼虽已经被日军焚毁,但我们今天仍可以在参观环翠楼时瞻仰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铜像。
本次环翠楼行很快就结束了。我们收获颇丰,也对威海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环翠楼中,曾挂着爱国民主人士冯玉祥题写的对联“劲节励冰雪,对万顷碧涛,凭此丹心垂世教;登临余感慨,望中原戎马,擎将热血拜乡贤”,通过对邓世昌、丁汝昌两位民族英雄的了解,我们也对这副对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威海红色文化寻访团,将继续迈向下一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43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