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传播以及相关理论翻译研究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学校:南京财经大学
作者:赵龙海、纪明颖
摘要:动物保护作为生态保护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与人类的生活及生存息息相关,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思考。而今,面对动物保护之难题,人类也在积极寻求解决之法,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长河浩浩汤汤,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今人可以从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中获得启迪,用于指导实践。文章拟通过发放问卷进行数据分析,调查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在社会群体中的传播现状以及对相关理论翻译研究的了解,并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理论翻译研究;动物福利
一、调研主题
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传播以及相关理论翻译研究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二、调研背景
近年来,动物保护问题频频发生。在乡野,杀熊取胆、生割象牙等残忍手段频现,触目惊心。在城镇,流浪狗,流浪猫成为一大问题,贩卖野生动物更是屡禁不止。究其根本,主要还是因为我国公民动物保护意识整体不高,不能够科学合理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因此,使大众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也迫在眉睫。严其行不如明其智,从根本上的改变终究还是思想的转变。动物保护不仅仅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严苛,也需要良好的思想环境和道德认同。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从古至今绵延几千年,其中的很多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理论值得我们今人去学习和运用。不仅仅如此,这些优秀的思想也可以通过翻译之道在世界广为传播,以此推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推动构建地球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目标。
三、调研目的
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涵盖了儒,释,道等关于人与万物关系的思考与辩证。其发展至今,古代先贤提出了很多著名的理论。如道家的“无为而治”,“万物归一”思想;儒家的“取物以时”倡议,佛家的”依正不二“缘起说,戒杀放生,万物皆有佛性主张。这些思想理论放置今日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而言。动物保护教育是生态教育中重要的一环,生态教育在广义上属于德育的范畴,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中贯穿始终的一部分。而如今,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在德育上完全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通过更多的融入教育,以达到影响更多的群体的目的。 通过对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在社会群体中的传播现状进行调查走访,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其在社会中的知名度,以及传播瓶颈,寻找到更好的传播方式。找到大家认为感兴趣的,以及我们可以提供的传播方略。此外,顺应全球化的发展,紧随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目标。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理论翻译研究也一直在默默进行。通过调查,我们也可以了解到翻译工作带来的实质影响,为以后的翻译研究做好心理预案。
更进一步而言,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的研究与传播可以推动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绿色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氛围,实际上它的实践意义就达成了。提高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减少对动物摧残,这是德育的目的,也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四、文献综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动物伦理思想观念,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未能得 到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发展,也未有过体系化和学术化的翻译研究,相应地在动物生态保 护的实践上也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保护动物的意识不断增强,可是近些年来发生的归真堂活熊取胆、疫情隔离之下, 宠物被“扑杀”、“安全处理”等现象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动物伦理问题亟待 予以重视和研究。另一方面,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前所 未有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习总书记强调的“共同体”思想,要求我们需要 深入地反思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动物在保护生 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作用。以上都迫切地需要我们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智慧结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改善我国动物保护现状的措施建议。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进行访谈,了解社会群众对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及相关理论翻译了解的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对策,为该思想的传播探寻更多的路径,将其更好的深入人心,融入现代社会。为我国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二)问卷编制
本研究在研究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的传播现状,以及公众对其认知的程度,再结合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参考已有文献,制定“关于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以及相关理论翻译的研究的调查问卷”的初稿,然后通过预调查的结果,来调整和纠正,制定出科学合理、信效度高的调查问卷,用于下一步的调查。本研究最终确定的问卷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对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了解的基本情况、对动物保护的态度和对动物保护的建议和思考。
(三)研究路线图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就选题背景、研究方向、意义,在指导老师提供的资料、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库、中国知网等信息平台进行系统的文献阅读和资料收集,建立良好的知识背景。
2.分类归纳法: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时间空间上系统的分类与翻译,再对各类问题进 行讨论,逐步解决与整合。
3.思辨法:进行头脑风暴,将分类整合好的资料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发散思维, 结合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对比新政策和旧制度,深挖其中所含的中心思想。
4.比较分析法:与现有的各种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其值得借鉴和不足的地方后进 行有意义的创新,以此来更好的完善本项目的研究方案。
六、数据分析
(1)信效度分析。为了检验调查问卷和题目设置是否科学,我们对调查问卷的整体信度进行了检验, 信度系数为 0.8,说明调查问卷和各因子有较强的内在一致性且信度良好。对调查问卷做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了它的构思效度。效度系数为 0.79,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2)描述性统计。本研究面向社会群体,包括学生以及其他社会群体,以问卷星的形式线上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 185份,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分布较为合理。问卷共设有18个问题,问卷思路是按照“是否了解——如若了解,以何种途径了解/如若不了解,不了解的原因是什么——现行的法律及制度是否有效——是否有必要推广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推行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哪些——推行该思想的影响有哪些——为该思想的推广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的思路进行设计的
问题2至问题6,从生活本身入手,了解被调查者对动物保护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对相关法律了解状况。数据显示,对动物保护问题“偶尔关注“的比列高达81.25%(见图1),而且关注此问题的原因大多是出于喜爱动物,同情心及危机意识这三点(见图2),这可以说明社会群体绝大多数人还是对动物保护还是有所留意和关心的。然而,这毕竟处于中间地带,动物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和增强。而且公众对我国动物保护法的了解并不深入(见图3),对它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更是意见不一,观点不同。可见法律的运行需要监督,也需要德育的协助。
图1为被调查者对显示动物保护问题的关注程度。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龙海 供图
图2为被调查者关注动物保护现状的原因。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龙海 供图
图3为被调查者对我国现行动物保护法的了解程度。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龙海 供图
问题9至问题11,主要调查群众对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的了解状况。通过问卷数据分析,“不了解“占比76.14%(见图4),可以得出,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在人们生活学习中的出现频率要比预料的低的多,绝大多数群体对其几乎一无所知。国内即使如此,国外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的传播情况可想而知,问题16中,73.3%的人们不曾接触过相关理论的外文读本(见图5),不难看出,将动物保护思想作为专门的翻译研究范畴在国内也是少数的,因此相关译本也就相对较少,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4为被调查者对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的了解状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龙海 供图
图5为被调查者对蕴含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的传统文化书籍阅读了解程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龙海 供图
七、对策研究
一、将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搜集整理变成册纳入基础教育。在问卷的统计分析中,有82.39%的人认为中国古代动物保护思想非常有必要得到重视和推广(见图表6)。这足以说明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活力的肯定,将其纳入教育系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下提高他们的动物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动物保护价值观。而且他们也会渐渐影响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如此便达到了四两拨千金的效果。而且该做法也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步伐。
二、拓宽传播途径,多多运用互联网平台。调查发现,无论是否了解过中国动物保护思想,新闻,书籍文献及影视作品是公众了解该思想的三大主要途径(见图表7)。不难发现,这三个途径都是贴切人们生活的,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加强这三个途径的同时,我们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云直播进一步扩大宣传。拍摄高质量的纪录片,尝试编辑不同式样的书籍·,让古籍变得更加有灵气起来,引起大众们的关注和兴趣。
三、加大对相关文献的翻译的支持力度。一是培养人才,翻译是个考验意志力的工作,需要坐的住冷板凳的人来扛大旗。二是加大资金支持,项目扶持。提高对翻译工作的重视。因为译本的发行,面向广大外国读者,就是在进行文化输出,讲中国之故事,传中国之道,表达中国之诚心。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文化自信的机会。
四、扩大动物科普教育基地及动物收容所等机构的覆盖面。 近年来,各地的野生动物保护俱乐部和科普教育基地在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们通过不断完善科普教育的设施和功能,丰富科普宣传内容,与学校进行合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因此,有关部门应当促进野生动物科普教育基地的扩大与普及, 让更多的学生有条件接受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收容所也在动物保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针对流浪猫狗等城市新现的问题上。而且它也可以作为宣传教育的平台进行教育宣传。
图6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物保护思想是否有必要在当今宣传推进的调查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龙海 供图
图7为被调查者支持的推动传统动物保护思想推动宣传的路径方法。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龙海 供图
参考文献:
[1]曾瀚良.浅析中国儒家、道家伦理思想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J].北方文学,2017(20):142-143.
[2]田巧玲.辛格动物解放和道家物无贵贱思想比较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S1):30-32.DOI:10.13916/j.cnki.issn1671-511x.2009.s1.032.
[3]李春艳.先秦儒家动物保护伦理思想刍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04):86-88.
[4]郭欣.道家学说中的动物伦理思想[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4):93-96+117.
[5]徐昌文,徐晶.解析佛教的动物权利思想[J].兰州学刊,2007(09):95-97.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43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