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山东大学“艺路同行”百队百场进社区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六艺主题线上宣讲,覆盖包括山东省济南市七西社区、乐山社区,山东省泰安市兴润社区等全国多个社区,累计参会人数145人。
本次系列课程以传统六艺为线索,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次课程主要围绕六艺之“礼”展开文化之旅。
在课程开始,宣讲同学先围绕“礼”的字义与文献记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大家进行了互动,询问参与同学对“礼”有什么直观的认识和理解,继而向大家进行了简要的说文解字。
“礼”字初文作“豊”,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礼”本指祭神、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还引申指“礼物”,即表示敬意的物品。古代在祭祀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规范,演变为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以此相适应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礼”引申为指这些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祭祀神灵往往是有一套严格而隆重的仪式的,所以“礼”引申指“礼节”“礼仪”。还引申指“敬重”“以礼相待”,如“礼贤下士”。
“礼”在日常生活中最直接的外化便是在日常交际中的见面礼。当宣讲同学问到大家有哪些见面礼时,参与宣讲的听众积极互动,提出了“握手礼”“拱手礼”“跪拜礼”等多种形式。在此次课堂中,宣讲成员选取了中国最典型、最具文化意蕴的“揖礼”。
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还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
宣讲同学在进行了对不同揖礼形式的简要介绍后,带领到场听众进行了简单的揖礼演示与教学——左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尾指四指并拢,左掌抚托右掌背交叉或平叠,掌心朝内,左右拇指相扣,两手合抱,拱手为礼。此礼节文官武将或君臣均可使用,多用于文官。听众们也纷纷打开摄像头,隔着屏幕通过现代科技采用古老的礼节表达方正规范的祝福与敬意。
“礼”,作为贯穿中华民族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深刻印记的民族特质,在现代化的今天,古朴含蓄的礼节仍然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需要代代接续相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54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