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提线木偶剧团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其创立与发展的过程正与我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艰苦奋斗的伟大历程相交映叠合,对其的细致调研能够了解我党百年来在文化领域的卓越贡献,进而能够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2022年9月3日,厦门大学“南陲寻扶娄”暑期社会实践队赴福建厦门、泉州开展调研活动,以“牢记总书记教导,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深入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省级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等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充分挖掘提线木偶艺术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并与当今提线木偶戏行业实际相结合,深入思考非遗保护困境相关议题。
观赏千年古艺,感受非遗魅力
“南陲寻扶娄”之旅的首站,实践队来到了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欣赏提线木偶戏的演出。台上,木偶表演艺术家们的表演栩栩如生,异彩纷呈,妙趣横生,令人叹为观止。队员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提线木偶戏历经千年从不间断传承与累积,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市木偶剧团在坚持传承提线木偶戏的独特技艺基础上,重视宣传手段和方式的创新,保护剧种艺术特色,在近年来展开跨界影视综合开发。队员们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助力提线木偶传承,加强木偶戏宣传,于自身推动泉州提线木偶戏文化发扬传承与保护,守护我们的精神原乡。
大师精益求精 绘就高妙技艺——吴伟宏访谈
在观赏完提线木偶戏表演后,实践队来到了此行的第二站——省级木偶戏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我们的受访嘉宾——吴伟宏,兼泉州提线木偶戏表演与头盔帽制作技艺于一身,是国家二级演员、舞美设计师,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采访伊始,吴老师通过工作室照片向我们介绍其作为非遗传承人的经历和他与木偶戏结缘以及制作盔帽的经历。在吴伟宏老师的介绍下,队员们参观了工作室陈列的盔帽——大体有软、硬两种,软帽称巾,硬帽称冠或盔,有几十种之多。头盔帽制作过程复杂,分成帽筒成型、搓铁丝、刺图样、铁线黏合纸板、胶底粉线、涂漆底贴金箔、安装完自然晒干等数个步骤。成型的头盔帽极富立体感,既有观赏性又有收藏价值。
吴伟宏表示:“肢体语言是表现人的一种无声且活生生的语言,一切表演都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提线木偶表演也是一样。”在很多高台戏的表演中,为了突显木偶形象和整台戏的舞台效果,演员的表演区或是漆黑一片或是灯光刺眼。这时候演员不可能依靠眼睛分辨去挑拣表演丝线,只能凭感觉来理线、挑线进行表演。如果没有熟悉木偶角色的结构与丝线布局,在瞬息万变的表演舞台上、在稍纵即逝的表演时间里,就不可能准确找到丝线进行细致而到位的表演。正是基于这种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泉州提线木偶表演者奉献出一次又一次令人叹为观止的演出。在老师的介绍下,我们也得知很多非遗项目当下就是依靠口传心授、世代传承的。为了传播这项文化遗产瑰宝,许多泉州提线木偶表演艺术家奔走在“非遗公开课”系列活动中,如开办非遗讲习所义务教学、到当地职业学校开设“木偶戏艺术特色班”,到两岸青少年木偶研学营做指导等等。吴伟宏老师也积极参与其中,为显示泉州提线木偶戏千年艺术魅力而不遗余力。 在听过吴老师细致全面的介绍后,实践队员就一些提线木偶戏相关的问题请吴伟宏老师做了解答,并在吴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员拿起了提线木偶亲自体验木偶表演的过程。通过老师的指导,木偶“小沙弥”的五官在队员的操纵下可以做出简单的表情,操纵的木偶可以像真人一样敲木鱼、拿物、斟酒等。之后在提及对细线的操纵时,实践队员都面露难色。可见,仅凭手中的细线就让木偶栩栩如生实在是需要长时间的细心学习才可以做到的。
经过为期一天的采访调查,”南陲寻扶娄“暑期社会实践队对于泉州木偶戏深远的文化意义、广泛的历史题材、丰富的表现内容以及浓厚的地域特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到木偶戏的传承状况不容乐观:由于未能摆脱经济拮据的困境,从业人员经济待遇偏低,生活压力不断加重,泉州市木偶剧团的演职人员普遍存在心绪浮躁、事业心淡薄、艺术创造力下降的“隐性人才流失“的状况。而其内在实力的下降,也使其对外吸引力随之下降。因此,从培养传承人才、抢救传统遗产和开展学术研究等方面培育民众及从业人员保护、抢救、传承本剧种艺术遗产的自觉意识,推动政府层面进一步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显刻不容缓。
聚合文化瑰宝,多方赋能传播——洪世键访谈
在结束了对吴伟宏老师的采访后,队员们收获匪浅并都希望更进一步了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在9月4日,实践队前往实践队员来到了此行的第三站——泉州木偶剧团对洪世键主任进行了采访。我们的访谈嘉宾——洪世键,国家一级艺术管理师,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书记(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书记)。从事掌中木偶戏、提线木偶戏艺术管理25年,是我国唯一从事过两个木偶剧种的艺术管理者。千年悬丝偶技,透过大师之口娓娓道来。 针对现在有一部分木偶戏会运用AI技术进行表演的情况,洪主任表示:原来的布景都是布画,确实现阶段例如用LED的话会影响屏幕前的木偶。总的来看,我们要把握一个合理的度,例如有些剧目如果体验宏大壮阔的效果,用LED效果就很不错,但有些就会影响表演效果。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把握。进一步说,对于创新创作,还是要保留传统,不能失去其根本,我们可以在基础牢固的情况下不断创新以优化观众的体验,这样也是有利于木偶戏发展的,根据需要的创新是值得考虑与操作的。
品味中国非遗 领略东方智慧——实践总结
“给无知觉者以知觉,给无生命者以生命,把无情物有情化。”正是木偶艺人的双手和丰富的生活经历,赐予木偶以知觉、生命和情感,把无知觉无情感的木偶演活有了情感,让无生命的木偶有了灵魂,这也许就是泉州提线木偶戏的艺术精魂与魅力所在。拥有众多种类的中国木偶戏,千年传承不间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因此,继承、发展、弘扬传统木偶剧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中华文明之根的重要举措。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和后申遗时代的到来,泉州提线木偶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探索其发展新路径既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当下提线木偶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需要。当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推进继承发展泉州木偶戏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而牺牲非遗的文化价值,而是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力争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的统一,最终更好地促进非遗传承和发展。此外,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赖于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主体的和合共生,社会各团体的支持和鼓励,以此构建出和谐稳定的非遗文化生态体系。 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提线木偶戏在保护、传承和传播的基础上,也要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与建设,才能更好地提升提线木偶戏的传播影响力。此外,立足于泉州,放眼于全国,面向全世界,同时当好与多元文化交流的使者,通过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扩大自己的国际国内传播影响力。
作者:厦门大学“南陲寻扶娄”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56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