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鲁庵印泥——赓续古法文脉,焕发时代新生

来源:上海大学 作者:鲁庵印泥调研团队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文人四艺,琴棋书画。古往今来,那些代表文、雅、艺的词句里好像总少了些东西,是书案边角那抹亮眼的红色,亦是诗书画作一侧那方内敛的印记。印泥,不妨称为文房“第五宝”,伴随着中华传统文化走过了千年历程,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繁衍出了不同流派,其中“鲁庵印泥”无疑是长足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成名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为齐白石、张大千等书画名手所喜爱的国宝级印泥,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深入了解鲁庵印泥坚守传承的故事,挖掘其创新发展之精神,上海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第二小组成员一行7人于国庆期间到徐汇区云洲古玩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有幸请到上海鲁庵印泥静安区非遗传承人田旭峰老师为我们讲授。 在鲁庵印泥的展柜前,我们第一次在田老师的讲解中正视了印泥之于书画的重要性。它是中国红在书画作品中的典型甚至是唯一代表;是处于纸质、绢质传媒最上层,要覆盖住下方所有内容的标记。故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鲁庵印泥色红而不艳,细腻却厚重。也因此,鲁庵印泥始终追求将朱砂、艾绒、蓖麻油等印泥原料的特性发挥到恰到好处。 围坐于木桌旁侧,我们开始了正式访谈。田老师更为翔实地介绍了鲁庵印泥的诞生、成长、传承与创新之路。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对话,可以用“赓续古法文脉,焕发时代新生”来概括。 赓续古法文脉 鲁庵印泥的文脉,不仅是挂在传习所的那一张秘方,而是张鲁庵大师耗费四十余年的时间与精力潜心研制,终让鲁庵印泥面世;是高式熊大师身老心未老,尽心竭力为印泥的复出四处奔走呼吁;是李耘萍大师把握时代大潮,屡败屡战让鲁庵印泥重获新生;是田旭峰老师探索利用现代化企业管理与科学人文观念创造鲁庵印泥新春天;是每一代传人谨记张鲁庵大师教诲,力求定制化,让每幅书画得到最完美的呈现;是每一位从业人员坐得住冷板凳,在不知多少个“一万小时”中熟悉印泥的制作技艺,领悟那抹红色的激情魅力。一言以蔽之,鲁庵印泥的文脉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不忘初心、使命担当、坚持不懈、守正创新。没有这些精神内核,秘方就是一纸空谈,鲁庵印泥亦或许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故而赓续鲁庵印泥古法文脉也绝不是把秘方代代相传,应是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使鲁庵印泥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焕发时代新生 非遗文化在当下如何生存,又如何发展?在田旭峰老师关于对鲁庵印泥“生产性保护”与“创新性保护”的论述中或许能找到答案。鲁庵印泥为了解决生存难题,先是走上生产性保护道路,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市场化方式完成自救。但这远远不够,生产性保护无法解决文化保护问题,如果保护停留在生产层面,那传承的仅仅是“物质文化”,无法上升到“非物质文化”。要真正做到“非物质文化保护”,还是得通过创新赋予产品文化内涵,使其焕发出文化活力。鲁庵印泥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机械,通过数据监测精确捕捉印泥原材料发挥性能的最佳状态,同时也使原来口口相传的技艺功法可以数据化、具象化,规避只论经验不重数据的误区,利于后人学习和技艺传承自是不言而喻。二是将匠人精神与现代企业文化相融合,打造“匠人企业”。匠人精神避免鲁庵印泥的发展过度商业化,现代企业文化使鲁庵印泥的有序传承、长期发展更为有利,抗风险能力亦可显著提高,二者结合才能使鲁庵印泥充分借助各方平台自行“造血”。 尽管如此,鲁庵印泥的发展前景也并非一片光明。当下国际国内严峻的大环境就对鲁庵印泥的发展造成了许多挑战,特别是人才短缺、平台匮乏。但田老师表示,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修炼内功,春暖花开之时,鲁庵印泥才能焕发更夺目的光彩。 访谈的最后,田旭峰老师谈了他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保护非遗,就像栽花,最重要的是土壤的培养,土壤品质高了花才会长得好。这土壤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培养土壤不仅是提高非遗保护与传承意识,同样重要的是培养大众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政府、传承人、企业等非遗文化的传播主体不能只依托于成果的堆砌,更要注重细节上的吸引。总之,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个任重而道远的大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访谈结束,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不仅是直观的技艺,更是一门关于人的艺术。通常的书画诗作,达到一定境界后无需局限于什么“标准”,真正恣意表达作者情感的才是好作品。而鲁庵印泥的制作必须恪守标准,经过一道道繁杂的工序最终呈现在使用者面前,只为帮助作者更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帮助作品更完美的呈现。这也正是“定制化”的价值,看似与人无关,实际上是最能体现“人文”的艺术形式。 通过此次采访,我们收获了很多,感受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庵印泥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每一代非遗传承人至诚至坚、至专至精的精神所感动,更为新一代传承人对鲁庵印泥传承创新的思路所折服。非遗文化传承并不是一个难解的命题,传承与创新也并不冲突,我们期待非遗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61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关注老年安全,共筑幸福晚年

2025年1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实践队队员走进二十里店镇潘家社区,开展了一场以“关注老年安全,共筑幸福晚年”为主题的爱心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旨在传承尊老美…… 于华敏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宣讲消防知识,筑牢安全意识

消防安全是社区平安建设的基石,通过普及消防知识可以有效预防火灾事故,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1月18日至20日,曲阜师范大学“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实践队深入万城国际社区,开展为期三天…… 王乐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梦想起航,携手共进

2025年2月,文学院“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志愿队响应响应曲阜师范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来到湖南省桑植县第一中学开展宣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高中生分享大学生活体验、传递学习经验,并…… 冯诗洋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乡村娱乐设施建设,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在这个寒假,“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实践队的大学生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乡村之旅。实践队员于1月25日深入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羊口镇杨庄村,围绕乡村娱乐设施建设展开了为期一天的社会…… 杨民琪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守正创新担使命,赓续文脉谱华章】

为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挖掘老城传统文化资源,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实践团队赶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开展“守正创新担使命,赓续文脉谱华章”实践…… 王佳一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温暖社区,你我共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组织大学生走进基层,切身实践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和造就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青年人才、推进高校素质…… 王佳一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春节安全心中记,知识宣讲暖人心

随着春节的临近,社区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然而,在这个欢聚的时刻,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确保大家能够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由曲阜师范大学文学…… 王颖馨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情暖乡村,关爱孤寡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与乡村的差距依然存在,乡村中的孤寡老人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大多缺乏子女的陪伴与照料,生活上的不便与心灵上的孤独成为他们日常的写照。为弘扬中华民族…… 高雨欣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实践进行时 | 情系母校,筑梦工大——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赴安庆二中开展寒假

为搭建高校与高中沟通的桥梁,助力学弟学妹们科学规划职业生涯,2025年1月15日,安徽工业大学返安庆市第二中学爱校荣校志愿宣…

情系果乡,智赋“苹”安——河北工业大学智果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为助力祖国乡村振兴,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电气工程学院的鹿明宇同学组织成立了智果科技团队。在牛新环老师和师硕老师的指导…

山东大学商学院学子调研雁绣非遗,探索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新路径

2025年1月15日,山西忻州代县的雁绣工作室里,山东大学商学院“元中藏遗”队成员王妍博与雁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高凤兰老师展开了…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

最新发布

老年人,幸福饭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乡村地区的老龄化远高于城市地区,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进一步加剧,农村银丝一族的养老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难点,为了从老年餐桌建设中感悟农村养老发展,8月13日,南京财经大…
安徽金冲村新型老年食堂:让大山的未来更可期,让老人的晚年更幸福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已成为农村特有的“标志”,养老难、养老贵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食空穿梭小队”前往安…
安徽金冲村新型老年食堂:让大山的未来更可期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已成为农村特有的“标志”,养老难、养老贵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食空穿梭小队”前往安…
新型老年食堂:让大山的未来更可期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已成为农村特有的“标志”,养老难、养老贵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食空穿梭小队”前往安…
计算机青协开展打扫包干区活动10.12
10月12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了“打扫包干区”活动,此次活动由青协干事负责。校园不仅是我们学习求知的地方,更是我们生活的场所。为了给同学们构建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我院定期举行打扫包干区…
欢庆度国庆,喜迎二十大
为庆祝建国七十三周年,计算机工程系10月2日于子兴楼前开展关于“欢庆度国庆,喜迎二十大”的趣味活动。活动上,志愿者们积极宣传我国历史,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精神与内涵,还耐心地为参赛者介绍游戏规则。…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优秀传统家风
10月1日,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党员和茶园山小学的少先队员开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研学活动,前往林则徐纪念馆接受“家风家训”的主题教育。正所谓“家是…
团支部立项培训会议开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团支部建设,增强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我校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团支部立项活动。计算机工程系团委学生会积极响应,于9月29号在化工楼215开展团支部立项培…
新生团支书培训会
9月24日晚,为增强新生团支书的政治意识,提升团干部的业务素养,学生会骨干张益骞作为主讲人,以《新生团支书培训》为主题培训各新生班级团支书。首先学生会骨干张益骞以“认识共青团”作为课题的开头,强调…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9月20日下午,计算机工程系为帮助新生养成坚定、自信、健康的心态,于化工楼各教室组织新生观看"心理健康教育一一做坚定自信的沟通者”的主题教育。会议上,张书帏老师首先从被动形人格这一个格障碍方向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