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大教育模式的借鉴意义
江西共大的创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尝试,其办学实践性、灵活性强、寓教于劳的特点及层次、科类结构分明等体现了立足农村、因地制宜的科学原则。在新时期,各高校不仅要学习共大劳动教育中的积极方面,还要在探索教育道路中吸取共大办学的经验和教训,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带动新时代高校建设更进新征程。
在共大二十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其着力于解决当时的教育问题,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规律性的办学模式,对当时乃至当代的教育实践都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教育理念突破二元对立
转变思维观念是共大办学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作为一所以半工半读为特色的新型大学,它有着与全日制办学截然不同的理念。如何帮助师生破除全日制观念的束缚及社会对共大半工半读办学模式的误解,共大采取了积极引导和组织师生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青年运动的方向》《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的措施,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转变了众多师生“读书跳农门”的旧观念,树立了“半工半读”模式良好的社会印象。同时,在转变师生的观念上,共大着重转变师生的劳动观念,不但重视加强劳动教育,还经常组织师生参加各类生产劳动,使他们在实践掌握过硬的劳动生产技能的同时,增强了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可以说,共大在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冲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观念的束缚,这也是如今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值得遵循的教育理念。
教育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从共大数十年的探索史中可以发现,“理论与实际并重”的教育理论契合了共大的办学宗旨。根据生产生活实际编写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通过“生产中有学习的部分、学习中也有生产的部分”使教劳结合成为了辩证地结合,而非机械地结合。此外,共大还创新发展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结合自身半工半读的性质,将生产劳动分为一般劳动和专业劳动,并首创现场教学,针对教学难题和生产疑问开展科学实验,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吸收总结了群众经验。如今我国仍是一个教育水平、地域差异大的国家,缺乏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学生整体的就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如何缓解进而扭转这一局面,在教育方法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目标强调全面综合
教育与政治、经济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全面综合,要求正确处理教育内外规律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教育思想特别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毛泽东教育思想为指导,共大教育目标的确立更多的是考虑教育的外部规律,而这缺陷最终使共大付出转制的代价。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制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但同时教育的对象是人,不同人的身心发展、个性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只有在确立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教育内外部规律关系,既重视教育内部规律又照顾教育外在规律,教育探索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既要根据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制定教育目标,又要切实关注教育者及教育对象的差异与变化。
教育路径注重突出特色内涵
在办学之初,共大半工半学的实践探索一直遭受着全日制化倾向的挑战。为抵挡和阻止全日制化,共大在坚决批判和反对全日制化的同时,大胆的进行半工半读教学改革试验。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实行系场(厂)合一、队(生产队)组(教研组)班(教学班)合一的基层管理。根据生产条件、资源特点设置科系专业,依据生产工序、季节特点并参照全日制大学编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广泛运用专业教学与专业劳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科学教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如此,共大的毕业分配体制同样彰显了半工半读特色:县属分校的初技毕业生以及部分中专生实行“社来社去”,毕业后学生可回乡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工作。
共大创造的半工半学的特色经验成为了共大办学的生命力之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教育实际相结合,在汲取各种优秀教育模式的同时坚守“中国特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72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