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威海锡镶制作技艺、探寻新时代民俗文化的传承路径,12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萤火微光实践队”社会实践队队员前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开展实践。
探寻锡镶历史,感悟岁月沉淀
威海锡镶技艺发祥于清光绪末年,兴盛于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萧条,解放后开始复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达到鼎盛时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实践队员了解到英租时期威海卫锡镶壶的显著特征之一是要有明显的镂空,第二要有錾工的錾打工艺,第三全身都要有锡的显著特征。锡镶最早是在壶嘴部分,后来发展到壶身,又拓展到其他日常用具,如紫砂茶杯、糖罐、花瓶、咖啡壶、茶叶罐、牛奶罐等。
威海锡镶工艺在上世纪80年代曾获得工艺美术百花奖等殊荣。2009年9月27日,“威海锡镶制作技艺”被收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锡镶技艺见证了威海卫近半个世纪的殖民历史,表现着威海手工业者的技艺。
体验锡镶制作,感受传统技艺
锡镶制作过程非常繁杂,要经过熔炼、锻打、镂雕、镶嵌、抛光、拼接等十几道工序,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要数最后的拼接部分。
在锡镶制作者的指导下,实践队员参与体验了基本的制作过程。实践队员用特制的锤头,在一块圆形的铜片上錾刻出花纹。
线上总结交流,增强传承意识
实践过后,实践队员查阅资料,进一步学习威海锡镶的历史,并和在其他地市进行社会实践的队员交流,比较不用地区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
威海锡镶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艺,也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性民间艺术文化载体。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然而,如今很多年轻人对这项技艺并不了解。现代化的冲击,商品化的影响,也给像锡镶一样的传统技艺带来了挑战。好在越来越多的手艺人愿意学习锡镶,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这项技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自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身边的非遗,珍惜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16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