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大棚蔬菜采销忙 增收致富有新方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马晨旭

大棚蔬菜采销忙 增收致富有新方

中国青年网日照12月21日电(通讯员 马晨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进一步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隐入尘烟”实践队于12月15日走进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进行寒假调研活动,学习其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探究三元朱村的农业科技与经济社会建设。

走进村民委员会,了解大棚现阶段

12月15日下午,实践队员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到了三元朱村的村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热情招待了实践队员。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们主要从本村蔬菜大棚的发展历程、技术重点以及农民培训等方面了解了该村冬暖式蔬菜大棚基本情况。工作人员告诉实践队员们:“1988年,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村干部发明出不需加温的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出了第一批黄瓜,到现在我们村的蔬菜大棚已经发展了35年了,目前我村正在尝试形成以冬暖式大棚为主要生产平台、以农民家庭为投资及生产经营主体的最佳经营组合。“

图为工组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基本情况。中青网通讯员 贾志浩 摄

蔬菜大棚创高收,农民生活不用愁

为了能够直观了解三元朱村蔬菜大棚的情况,实践队员们走进种植户孙先生的大棚,映入眼帘的是满园翠绿的萝卜,生机勃勃。孙先生告诉队员们,自己是从2007年开始和村里人一起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生产,当时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修建2座塑料大棚,主要种植白菜、萝卜、辣椒、韭菜等大路菜,镇政府和村子还开通各种渠道带领村民们一起系统地学习营养土配制、浇灌、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让大家能够科学种植。在走访的最后,孙先生这样说到,“连片的大棚让我们这些村民坐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现在我们准备与镇上蔬菜店建立长期供给新鲜蔬菜关系,以后光种植蔬菜的年净收入就可达到3万余元,钱包越来越鼓了,干活也越来越有干劲,我们都为自己是一个寿光人而感到骄傲。“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蔬菜大棚。中青网通讯员 刘晗悦 摄

从“土棚种植”到如今的互联网智慧农业大棚,三元朱村的冬暖式蔬菜大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技术指导,镇政府联合三元朱村于去年开设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指导中心,并且聘请农业专家为村民开展免费讲座。除此之外,村委会积极引进各种先进技术,比如最新的“智能水肥一体机”,农民利用手机APP,就能随时看到大棚里的温度、湿度等数据,还可以利用手机遥控卷帘、放风、灌溉施肥等,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滴管技术的引进既省力又节约了水资源,同时这种更加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有利于加快农作物生长的速度。村党支部书记王书记说到:“种菜就要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要相信科学,先把菜种子选好,再学着自己看资料,要研究如何施肥,如何间苗,如何栽培,蔬菜上的寄生虫如何防治,这些都是一门门学问。”

在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三元朱村还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增强示范带动作用,带领附近愿意搞大棚蔬菜种植的其他村的村民共同致富。据王书记回忆,大棚蔬菜刚刚起步的时候,大家就是为了多挣点钱,吃饱肚子,摆脱生产力低下,冬天只能吃萝卜、白菜等度日,农民生活无法保障的困境,没想到后来能有这么大的天地,到如今,三元朱村因冬暖式蔬菜大棚而闻名全市,村子里的农民也因蔬菜而致富,大家便想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好帮手,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种好菜、广卖菜,打响三元朱村自己的蔬菜品牌,让冬暖式蔬菜大棚惠及更多的农民。

虽然三元朱村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一些技术应用和智慧项目处于试运营或构思设计阶段,同时冬暖式大棚生产技术条件下的蔬菜生产,技术要求高,管理环节多,难以量化,冬暖式大棚生产不宜于工厂化管理,导致这些年许多政府直接投资或企业资本下乡所建设的蔬菜产业园区几无成功,王书记表示,未来三元朱村会继续探索,突破当下局限,继续领跑中国蔬菜的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16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在香榧苗圃中学习

为探究崂山村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并发掘其特色香榧产业的示范作用,2020年7月5日,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玲珑街道的…… 沈晓帆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访崂山文化,感淳朴乡风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深刻内涵,助力乡村振兴,7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 钱思源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探小山村村貌之变

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和精品村建设等新的时代热点,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按计划,于2020年7月5日,兴致勃勃地走进崂山村,打算对它的“村…… 郦千喜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希望的山村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七月,浙江农林大学“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社会实践团赴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开展暑期调研实践。车子在村里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纵目望去,两旁齐列的桃……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小山村蝶变的背后,是这样一群人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从崂山蝶变中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发挥专业优势助乡村振兴,浙农林学子在实践中成长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山村的蝶变,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早期村里开始的特色香榧产业,这些年发展形势……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南里古韵尤存 彰显昔日繁华
南里古韵尤存彰显昔日繁华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2022年12月17日星期六,曲阜师范大学“入乡求真”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南里村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深进基…
曲园学子寒假行:走进南里村,探究空巢宅基地的奥秘
曲园学子寒假行:走进南里村,探究空巢宅基地的奥秘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宅基地流转交易市场尚未形成,闲置宅基地零星分布,改革成本收益分配不平衡,多重…
传承中华文脉
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为了传承文化血脉,普及非遗文化,2022年12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
传统村落焕生机,曲园学子初访南里有感
传统村落焕生机,曲园学子初访南里有感教员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社会实践就是去调查,去亲身感受社会发展。寒假伊始,我便独立带队报名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从筹备到第一次实践,我也有极大的感想。…
青春入乡求实务,实践南里访村民有感
青春入乡求实务,实践南里访村民有感随着二十大的圆满召开,乡村再一次焕发勃勃生机,乡村发展牵动着曲园学子们的心。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好地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切身实际…
论述边沁功利主义的立法原理
摘要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相继建立,使得边扼的功利主义立法观应运而生。这种理论主张,正是人们对功利的需要才导致了立法以及法律的产生。据此,边沁提出了立法的目的就是功利,即实现“…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紧跟时代发展趋势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中国青年网日照12月19日电(通讯员林迪迪)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农民的培养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为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同时为新型职业…
贯彻乡村振兴,培育新型农民
贯彻乡村振兴,培育新型农民中国青年网日照12月16日电(通讯员曹馨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代农业的发展,国家提出培养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为全方面了解和探究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现实发展情况,感受…
中华文脉,博大精深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血脉,2022年12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血脉,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