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念不仅是经济基础、物质客体的主观反映,而且是经济基础、物质客体创建的推动者和发动者。文化作为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承载体,它在承载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赋予民族文化以时代精神。“文化认非物质文化遗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团结之魂”。可以说,没有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建构也就没有了安身立命的根基。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表现人们内在的信仰,又是外在行为表现的仪式,它从行为和心理两方面保存着族群的记忆,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更是人们内心深处一种抹不去的记忆。这种记忆包含着该地区人们对家乡的记忆,对祖先的记忆,对开拓者们的记忆。这种记忆除了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式得以保存外,正是由于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保存族群记忆功能的存在,使当地民众对其万分关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式才得以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六月二十四庙会,是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的产物。庙会演出中的对子马,演出后在西河湾草滩的赛马,是典型的蒙元文化。庙会期间,回族兄弟的拿手糕点,如蜜酥、麻叶、焙子等,香甜可口,人们竞相购买,丰富了饮食文化。隆盛庄南接内地,北依草原,平缓铁路(当时北平到归缨)通车前,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是从后草地到五台山佛教圣地朝拜的牧民必经之地,所以当年六月二十四庙会,又称“骡马大会”。走草地的一直走到大库联(今乌兰巴托),把草地的牛马羊驼赶到隆盛庄,京津晋冀等省的客商把轻工产品运到隆盛庄,立马隆盛庄成了一个蒙汉商品交流、互通有无的中转站,大平台。隆盛庄的“六月二十四”庙会二百多年经久不衰,说明这是群众喜爱拥护的文化,群众自己的文化,心中的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总想,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应该保留一流的民族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18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