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国粹杂技,源远流长。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交通不便的时代,一直作为当地群众的交通工具,为群众对外交流提供了途径和便利,后来又慢慢发展成为一项体育项目和娱乐项目,为群众生活增添乐趣。然而,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这项民间绝技面临失传的危险,如何更好传承和保护这项民间绝技,对当地民间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杂技文化更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载轻裳,起舞山水间——贵州绝技独竹漂
中国青年网贵州12月22日电(通讯员 陈宗梅 )独竹漂是黔北民间独特的绝技,被誉为“中华一绝,世界独有”的水上表演项目。为了寻觅非遗杂技,感受源远流长的杂技文化,2022年12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非遗寻“技”团成员来到贵州省遵义市,寻觅当地民间绝技——独竹漂。独竹漂俗称“划竹竿”,表演者站在一根楠竹上,以小竹竿当桨,在水上划行,颇有“一苇渡江”之感。独竹漂发源于赤水河流域,是黔北一项独特的民间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贵州山高沟深,交通不便,但是赤水河流域楠竹生长茂盛,竹子便成为了赤水两岸先民的水上交通工具。当地居民为了方便出行和外出赶集,常常顺手在河边砍下竹子,划着竹子漂流而下。楠木是建筑宫殿的上好木材,秦汉以来,朝廷在贵州地区采办珍贵的楠木,水运是当地运送木材的重要方式。因为水中抱着木材,无法掌握方向,因此送木人会坐在木头上,有的甚至直接站在木头上漂流。加之放排过程中,时有木头漂散在河面上,为了追逐飘散的木材,当地居民练就了划独木的技能,被叫做“独木漂”,后来因为当地楠竹在水中的浮力更好,因此有了现在的“独竹漂”。
独竹漂第一次作为民族体育项目是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进行的表演,并且获得表演一等奖;2009年,赤水独竹漂成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2011年的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第一次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2021年,赤水独竹漂获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独竹漂是一项具有健身特点的水上技巧项目,有很强的竞技性、观赏性和娱乐性,集健身、娱乐为一体,既能进行技能表演,也可以进行竞速比赛。活动对参加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其综合素质含力量、耐力、平衡、协调、技巧等于一体,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长时间在空旷且数米深的水面上划行,人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需要有较强的意志和胆量。作为健身娱乐项目,还能激发人们征服大自然的拼搏精神和勇气。参与者亲身体验置身于山水美景之间的乐趣和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感受,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
赤水河畔的楠竹是最好的独竹漂工具,不仅粗细均匀,而且承重量大。一根竹子可承重60公斤左右,最多的可承重75公斤。这可能也是独竹漂运动产生于赤水流域,并兴盛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独竹漂运动中,依靠细竹竿的划动实现水上漂行,并在漂行中做各种动作。不仅有列队、方阵的变化,还可实现倒退、转身、绕弯、换竿,以及“金鸡独立”“劈腿漂”“翘竿漂”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独竹漂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可以进行精湛的技艺表演,又可以进行竞速比赛。适合单人、双人和团队等多种表演形式。单人、双人表演有比正划、倒划、转身、绕弯、滑行、换竿等技巧,形体自由美观,速度快如飞;团队表演则看重队形以及队列的整齐和有规律的变换,动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独竹漂是一项承载着发展地方经济、弘扬民族文化多重功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与地方旅游的结合中,表演与体验相结合,形成“以漂促游、以漂树牌”的良性互动格局,对宣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传承民间传统杂技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练习独竹漂不但能锻炼人们水上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还能激发人们拼搏的精神。所以,独竹漂无论从它的独特性、娱乐性、观赏性、挑战性还是竞技性等多方面评价,都具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质;无论作为推广旅游表演,还是发展竞技比赛,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独竹漂还曾与红色文化有关系,据说在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时,就曾以独竹为舟渡过赤水河。
遵义赤水独竹漂是赤水先民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高超的体育技能集娱乐性、观赏性、挑战性于一体,纵观独竹漂千年来的民间体育竞技发展史,是一部见证赤水先民勤劳智慧的史书,也是赤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鲜活物证,更是中国民间传统绝技和中国源远流长的国粹杂技的表现。因而应当加强独竹漂技艺的保护和传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跟随时代潮流,让其走得下去,走得更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19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