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万象更新社会实践小队来到了江苏省常州市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了解到在常州有一种特殊的传统舞蹈——调三十六行。
调三十六行,是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是由常州南门外南杨桥民间艺人创作的一种传统舞蹈。他们将地方上存在的各种行当创编成肢体和语言表演形式,分别由村民口念台词、手拿劳动工具,穿着对应行业服饰游街过市,形象展示所从事职业的场景,在当地已经流传了200多年。
自明、清以来,南杨桥人模仿当时社会上各主要行业,创编了调三十六行的舞蹈,蕴含着无论做什么行业,只要做好都有出息的道理,也印证了中国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哲理。调三十六行可在固定场所表演,也可以边走边表演,独具民俗特色,贴近社会生产、生活、形象直观、内容真切,乡土气息浓厚,地域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和较高的欣赏价值,是每年二月初八杨桥庙会的主项节目。
调三十六行表演,形像展示“两婆”、“六匠”、“二十八个佬”等不同行当,其中包括:神田佬、做官佬、拾粪佬、换糖佬、摆渡佬、推车佬、捉鱼佬、捉蛇佬、念书佬、杀猪佬、打猎佬、放牛佬、讨饭佬、拾荒佬、磨刀佬、做豆腐佬、背篮佬、扶瞎子佬、媒婆、裁缝、接生婆、账房先生、教书先生、江湖郎中、箍桶匠、木匠、瓦匠、铜匠、皮匠、竹匠、铁匠、船匠小偷、妓女、浪荡子等等。表演者主要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神态,以展示各行业特定形态动作及典型语汇为主。其表演形式,分群体和个体两种,使用传统道具,动作滑稽夸张,说白诙谐幽默。
由于参演人员较多且大多年龄较大,已有多名行当演员相继离世,现今在各方共同努力,一批中青年农民演员相继加入该活动表演项目,缓解了人才青黄不接。目前,除每年杨桥庙会期间的定期演出,该项目还经常性赴市、区大型节庆活动进行展示,使之得到了存续和传承。
这个传统舞蹈展现了古代人民勤奋的基因和对每行职业的热爱和坚持,而这正是我们现代人所欠缺的,现代生活节奏快,但人们对于工作却越来越不上心,大家大都把工作看作必须完成的任务,看成是痛苦的来源,看成是获取收入的工具,而没有去真心感受自己的职业,去尝试热爱自己的职业。我们从调三十六行这个传统舞蹈中感受到对每一种职业的尊重和热爱,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20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