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同学们对武汉杂技的了解,学习武汉杂技的表演方法和艺术特色,感受不同地域杂技的魅力,体会武汉杂技非遗文化传承的价值所在,感受武汉杂技的社会影响力,从而促进文化传承,延续非遗文化传承火炬,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非遗寻“技”团于2022年12月16日星期一开展以“观武汉杂技,承非遗火炬”为主题的线上探讨活动,观看武汉杂技的有关视频,并发表各自的看法,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
武汉杂技起源于清朝,发展于现代,以功力深厚、技艺精湛著称,其不仅是代表荆楚文化的重要品牌之一,更有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在国际杂技大赛中获得金奖的中国杂技界的代表人物——夏菊花。2014年,武汉杂技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汉杂技源于民间。”何忠杰说。《武汉市志—文化志》中有记载: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湖北天门、沔阳等地民间杂技艺人到武汉卖艺,后逐步形成班社进入舞台演出,汉口后湖聚有杂技、戏法、驯兽等民间艺人露天卖艺。《汉口竹枝词》中描述当时杂技活动:“走索车坛尽女娃,十人倒有九人麻,看钱丢罢还求赏,手捧铜锣到处扠。
1953年,武汉杂技团经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从此武汉杂技团声名鹊起。1992年建成的武汉杂技厅,是我国第一座可供进行国际杂技、马戏表演的观演建筑。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夏菊花到如今的青年杂技演员,武汉杂技在百余年间代代传承,杂技艺术愈发成熟。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精彩绝伦的动作和特技背后,武汉杂技的百年传承离不开每个杂技演员所付出的汗水和辛劳。
从艺20年的武汉杂技团演员江新钊,12岁开始练习杂技。他表示,自己走上杂技艺术之路,源于小时候观看杂技表演。当看到杂技艺人在天上飞、翻跟头,并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引发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时,他感觉特别酷,便萌生出学习杂技、成为杂技演员的念头。多年的杂技生涯,让他感触颇深,“业精于勤荒于嬉,你要成为一个出色的杂技演员,首先得勤快,要刻苦,这是必须的。”现在,江新钊早已走过了最初难熬的基本功练习阶段,杂技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29岁的张弛,同样也是武汉杂技团的演员,她4岁学体操,13岁从湖北省体操队转入杂技团。在谈及学习杂技过程中所经历的最大的困难时,她表示,掌握得很熟练的技巧可能会突然之间就完成不好了,在演出的那一刻出现失误,会让她觉得很崩溃,但是反复地训练已经使她克服了害怕失误的心理障碍。去年军运会开幕式上,她的演出成为令全世界惊艳的“飞天”之一。
然而,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停训4个月,无法回到排练场,是他们这么多年训练生涯中前所未有的事情。尽管在家,但他们的训练却未间断,每天四小时的网络视频监督训练,保证训练进度不会退得太厉害。回到训练馆之后,大家逐渐调整,将身体状态逐步恢复到了疫情前。
尽管武汉杂技团代代传承,拥有着如江新钊、张弛等一批批优秀的杂技演员,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汉杂技团进入了人才发展瓶颈期。
“自己怕吃苦,家长也怕孩子吃苦,练杂技的人越来越少。”在被记者询问杂技团是否遇到了发展问题时,武汉杂技团副团长陈健坦言道。如何在人们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把杂技推到每家每户,让大家都知道武汉杂技、荆楚杂技文化也成为了武汉杂技团所面临的一道难题。
为了改善这一局面,让杂技被更多人了解和接受,武汉杂技团在创新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陈健介绍说:“现在的大环境是融合,线上杂技我们已经尝试过,另一方面,我们要创作一些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因为艺术也来源于生活,用生活中的一些话来创造我们的一些节目,然后在舞台上来呈现,讲述老百姓心中的故事。”
另外,张弛对于杂技团现有的创新也向记者作出了非常具体的介绍:“以前我们会有国内专门的传统性的技术动作,但现在我们会把传统和欧美的结合在一起,并且把蹦床等体操的一些动作加入进来,让它多元化一些。”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文艺与生活的结合,让延续百年的武汉杂技在今天依然能够大放异彩,充满生机,让全世界的观众感受到中国杂技艺术的魅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30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