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青春之力,弘扬传统文化”实践队
为了更好的了解方言的由来,以及对方言这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曲阜师范大学“汇聚青春之力,弘扬传统文化”实践队于2022年12月26日在安徽省蚌埠市各街道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对居民的访谈,以及在相关的书籍和网站查询中我们了解到了方言的由来和人们愿意说方言的原因。
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是建立在方言基础上的。这一点,我们从普通话的基本定义就能看出来。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方言是一个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形成和使用的,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思想、文化习俗、历史掌故。方言中包含着家乡情结。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话好像有点儿夸张,但是长期身处异地他乡的人们,突然见了 ,听到了乡音,其亲切感便油然而生,如果是“他乡遇故知”,那就提会有多么高兴了,真是“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方言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从民间文化的价值看,方言的保护有利于保存文化的多样性,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其多样性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方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类别,是地域文化的鲜明标志,它既体现了一个地方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和风俗民情,此外,它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开发历史聚落方式,行政区划,交通状况,地区风物习俗等情况。
我们实践调查的蚌埠方言,是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的过渡性方言。蚌埠城区以及其所辖怀远、五河部分街道和乡镇留存有较多的江淮官话方言特征。当今蚌埠市民交流多使用蚌埠版普通话,其调值与普通话存在差异。在我们走访的过程发现,不同区域的老年人说话口音不一样,这是因为蚌埠民国以来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促使各种方言的互相交融、来往频繁的人员交流造就了蚌埠方言。民国元年(1912年)在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后,蚌埠渐成商埠,皖北及苏北,浙江,豫东,鲁南等地人口大量涌入,在北方的“侉腔”与南方的“蛮音”交融过程中,因此蚌埠方言涵盖各个地方特色,不同区域的老年人讲的方言可能也有些差别。
通过这一次的实践调查让实践队员们收获颇丰,了解了居民们愿意在老乡面前讲方言是因为显得更亲切,但他们也并没有因此拒绝说普通话。从中我们也得知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的重要性,方言作为一个地方性的非物质化文化遗产,是传承文化的活化石,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基于方言合理宽容的文化生存空间,有体系,有重点,有计划的保护方言。(作者:房娜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31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