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遗文化,传承传统精华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主要因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与其保护和传承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成正比。为深入了解并宣传中国非遗文化,2022年12月28日,“青春正风华,文化永传承”实践队队员来到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的大观园进行实地实践。
据悉,“济南大观园非遗传承基地”于2022年3月4日正式入驻有着91年历史的济南大观园,基地目前入驻的非遗项目有济南微雕、桥氏木作技艺、喜面鼻烟、银铜器皿制作技艺、内画鼻烟壶、面塑、点茶、古琴修复制作、济南老玩具、葫芦烙画、鸣虫点药、嘉礼、唐锦彩、核雕等十四个省级市级非遗传承项目。该基地在保护非遗的同时做好文化技艺传承,充分发挥老商圈的地域优势,吸引全市、全省的非遗传统文化爱好者前来观光旅游、切磋技艺,通过文化与技艺不断向省内外进行文化输出。
随后,队员又来到了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站内有大批非遗传承人入驻,并以工作室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教学和非遗作品的展示。“非遗传承就要‘见人见物见生活’”是工作站的理念,因为在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顾问张冰看来,非遗是一个文化现象的整体,它不仅体现在非遗商品上,更展现在可见、可参与的生活中。据了解,从今年2月初开始,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就通过“非遗live场景直播室”用传承人在线直播的方式开展工作。皮影戏、掐丝珐琅、泰山剪纸、中国结艺等多门类非遗传承人与观众线上交流。通过直播,观众可以从细节感受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手艺人的匠心和专注也在镜头下尽览无余。区别于以往对各门类作品的了解,直播的方式既让观众了解了传承人的传承过程,也全程观看了相关创作,可全方位地揣摩一门非遗项目。这个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已在非遗保护的过程中擦出绚烂的火花。
为保护人类珍贵的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呼吁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其他各有关单位为研究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相关的工作,重点深入到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地区。保护非遗文化,不仅需要官方组织机构的大力支持,年轻血脉与青春活力的融入也尤为重要。身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保护非遗文化、传承传统精华重任在肩!
撰稿|张雪
“青春正风华,文化永传承”实践队
指导老师|杨丹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35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