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维持中国社会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而在西泰山村,孝的理念被很好的宣扬开来。在西泰山村伫立着二十四孝雕塑,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品德,倡导人们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友善自己的兄弟姐妹;这种思想即使是在今天,要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个家庭都能上和下睦,相互亲善,家庭就会稳定;所有的家庭都稳定了,对社会的安定也会起到积极作用;诚然,我们对《二十四孝》中宣扬的“愚忠愚孝”也应该摒弃。
中国的民族精神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国传统社会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孝道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德。它包含着亲子、宗教、哲学、政治、法律、教育、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意蕴,孝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是首要的文化精神。要建设中国现代的精神文明,不了解中国的孝文化就不能真正的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就不能真正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能真正建立平等民主、互养互教、互爱互助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新的文明体系。
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辨证的历史的分析。其中确实有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内容,但也有糟粕。值得继承和弘扬的是父母的敬爱和关心、发自内心的事奉父母的精神。
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几乎都具有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它永恒的价值,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与精华所在。我们读《二十四孝故事》,当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们也许并非看重形式,让后人件件照办,而是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世界还有“孝”之一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3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