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传统文化,履行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使命。2022年12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星火队”的实践队员来到聊城,踏上了对非遗文化的探索征程。
“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腑”,聊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明清时,聊城就“因水而兴盛”四百余年,曾有“舟楫如云、帆樯蔽日”的盛况,被誉为“运河古都”。为了进一步深刻了解运河文化,实践队员对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展开了实地考察。
实践队员进入博物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艘木帆船,脚下是透明的玻璃,近看发现坡璃下还流着清澈的水,四周映射出五顾方色的灯光,仿佛置身在大运河中。处在大厅正中央,是一座生动形象的聊城水城水系电子互动沙盘。实践队员乘电梯到博物馆四层,才可把沙盘风景尽收眼底,蓝水绿地,有运河流过的地方到处都是苍翠欲滴。再一次诠释了“运河成就聊城”的佳话。博物馆共分为三个展厅,分别为“史前时期展厅”“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展厅”“宋辽金元-近现代展厅”,其中陈列着国家一级文物有磨喝乐宋代陶模、宋金线纹罐以及金鹤壁窑黑釉双系凸线纹罐、汉羊首陶瓶、金龙泉窑瓷香炉、清释迦摩尼佛、清圆雕白玉卧马等文物,这都得益于城镇建设与运河开发保护。
实践队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观摩了陈列于第二展厅的“漕船”,其高超的造船工艺震撼着参观者。据介绍,这艘航船于2002年出土于会通河聊城城区闸口北50米处,残船长17.5米,宽约4米,共11个舱,为元代官府督造的典型漕船。古船已残,木料为杉木。另外,在船仓底部,清理出土了数件瓷器,这些瓷器都基本完整,是行船过程中必备之物,用做吃饭、储酒或储水,且时代特征明确,均为元代遗存。其规模之大,可运货物量多,足见当年漕运繁荣旧影。也足以印证潺潺运河促使市井百姓生活的兴盛富足。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来到了一对明代镇水兽前,名为“趴蝮”,一雄一雌,雄兽头部方正、有双角,眼睛圆睁外凸、狮鼻阔口、獠牙外露,头顶弯曲鬣毛,身披鳞甲,四爪扣抓于下部青石基座之上;雌兽头部圆润,眉目低垂,较之雄兽,威猛中又多了一丝温婉的意味。仔细看,会发现它们的眼睛是朝着水面这个方向看的,注视着水里的一举一动。它们把震慑的氛围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正因此,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
馆长致辞:“努力为城市留存记忆,为文明传承守望。”大运河见证了聊城曾经的辉煌,聊城也收藏着关于大运河的文化印记,等待着我们走进其中,感受这座江北水城的历史脉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岁月泼墨,缀下繁花,盛开的是中华五千年来孕育的优秀文化;时序轮转,丹心永固,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着锦延不息的文明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一代代的历史结晶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依旧历久弥新。探索运河文化,贡献青春力量,为城市留存记忆,为文明传承守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37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