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福建三明的一个小县城,永安,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永安大腔戏。永安大腔戏,是福建省永安市传统地方戏剧。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曲阜市师范大学儒风凛合队带领大家来领略我家乡文化的特色——永安大腔戏。
永安大腔戏形成于明代中期,是弋阳腔的一个流派,因是“大锣大鼓唱大戏,大嗓子唱高腔”,故称大腔戏。明景泰年间,福建省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村熊氏家族年年派人到江西石城祭祖,并向当地艺人学习弋阳腔,而后结合本地的山歌、小调及道士音乐,创立了大腔戏班。在明代中叶,江西弋阳腔分两路传入福建:一路由赣东经闽北传入尤溪县的乾美村;一路由赣南的石城经闽西北传入永安市青水乡丰田村,流传至今。据青水畲族乡《熊氏族谱》的记载:“太祖江西石壁掘花开枝蒙来邵武府建宁县地名早溪开来。”青水乡丰田村大腔戏团现已61岁的老艺人熊德钦介绍。
熊十三公的长子熊明荣,自幼爱好戏曲,学了不少民间杂调和弋阳戏剧声腔。迁徙至永安青水后,他每年必回石城县祭祖。当时的江西石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兴盛发展,其中戏剧表现得尤为突出。据江西《石城县志》的记载,江西石城逢年过节,新年、等节日活动必请戏班演戏。熊明荣在石城县期间观看了各种戏剧的演出,并跟着师傅学了些南戏,回到丰田村后,平时闲聊或逢年过节时候,他便邀族人哼唱,或自娱自乐,或在村头搭台演出,后组成戏班到邻近的小山村表演,以娱己娱人,亦可稍谋升斗。随着熊姓家族部分成员向周边地区的迁徙,大腔戏传播到大田、尤溪、沙县等地。永安大腔戏的声腔字多腔少,粗犷高亢,朴素平直。
小腔戏的兴盛发展和迅猛传播对永安大腔戏的冲击很大。以前只要是宴会、或逢年过节,永安丰田村必在村头草台搭演大腔戏,而这一时期则逐渐被小腔戏所取代。永安县青水乡还成立了小腔戏戏班“三百寮班”,逢年过节在村头搭演,还在村里收徒传艺,小腔戏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20世纪20年代,不少大腔戏班先后解体,仅存下来的班社活动范围逐渐缩小,永安大腔戏逐步走向衰落。清代咸丰到光绪年间(1851-1908年)是小腔戏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大腔戏的衰落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45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