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摇篮,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孕育了五千年古老的灿烂文化,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的人们。为了满足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盼,康养产业伴随着时代呼唤逐渐走上舞台,迎来发展的春天。以黄河为中心的生态康养旅游层出不穷,黄河的活力经久不衰,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生态康养旅游,我们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俟河之清康养实践团队于2022年12月16日前往山东省济南黄河河务局进行实地调研。
图为济南黄河河务局大门口。通讯员 戴晗 摄
在前往调研地之前,我们在疫情防控要求之下,为确自身安全,特地召开线上会议,进行人员分工。之后,我们又进行资料查询、制作问卷和收集相关数据。经过一个星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作为主要填写者的青年,对于习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绝大多数稍微了解,能较为清楚地指出黄河生态保护仍然存在的问题和政府制定的相关处理方案,并认为黄河生态保护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除此之外,在康养旅游方面,参与问卷调查者对这一旅游所表示的兴趣较高且认为其相比传统旅游业特点突出,但发展程度不高,需要进一步的开展工作。
12月16日上午8点,我们如约来到了济南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从他们口中我们得知这一产业了解的人数较少,同时,其发展也面临着种种困难与挑战。目前许多企业纷纷跨界入局,没有规划,紧跟“流行”,全靠“抄袭”,大部分康养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一定程度存在一哄而上、同质化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康养产业健康发展。大多数康养机构,只是对养老人员提供餐饮和住宿等,产业层次较低,服务内容简单,产品开发不足,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和支撑。营销手段缺乏。当前济南市的康养项目重前期轻后期,缺乏专业性、持续性的运营管理。在新媒体时代,很难打造有氛围、有热度、有话题性的“爆款”产品。生态康养旅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盲目的跟风不能取得任何成果。
那么如何激发生态康养旅游的潜力呢?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了一些经验。首先,坚持“全域康养”战略,在全域范围内布局全产业链,构建以“康”为主体、“养”为特色、“医”为支撑、“体”为纽带、“游”为补充的康养空间格局,从顶层设计构建大康养生态,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明确各区县在康养旅游和休闲服务业、康养工业和制造业、康养中医药和特色农业的市场定位,实行“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服务业”的“康养+”产业错位发展模式,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后,要鼓励支持组建康养产业协会,通过协会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规划,推动康养、医疗卫生、文化、地产、旅游、金融、食品等产业开展合作,形成产业生态圈,拉动康养产业大发展。
图为政府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讲解相关政策。通讯员 戴晗 摄
采访结束后,我们收获颇多,单一的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旅游中追求健康休闲养生的“康养旅游”日渐兴起,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迅速发展。火热背后,这种新兴旅游产品也面临不少难题,康养旅游要实现产业化,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具体来看,纵观国际,我国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国际上,康养旅游一般被称为医疗健康旅游。目前在很多国家都已打造了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独特卖点的康养旅游产品,如日本温泉养生、法国庄园养生、瑞士抗老养生等。然则,时至今日中国并未形成驰名海外的康养旅游品牌。“国外知名产品第一大特点是依托核心的技术能力,能为消费者带来顶级体验,具有比较高的稀缺性。同时,在细节服务,配套基础设施方面也做得较为完善。”我们认为,与国内不同,国外知名的康养旅游品牌更适合具备高消费能力的高端人群。
放眼国内,我们必须承认康养旅游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产业模式过于急功近利,更甚有一些企业,打着康养的旗号,实则是以卖房为盈利模式。行业跟风盲目复制发展严重,产业设计粗放,遍地开花却未成体系,产品设计水平低,创新性不足,缺乏发展后劲。而部分地区争相开发当地资源,忽略资源与养生的匹配度和适用度的行为,更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抓住机会,力争上游。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国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我们身上也担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被亲切地誉为“母亲河”,它哺育我们,喂养我们,滋养了中华大地。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了解到黄河还未老,她身上仍有闪光点。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将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创新下去,让黄河文化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贡献一份绵薄之力。(通讯员 戴晗)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在校徽石处合影。通讯员 刘伊蕊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45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