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员双报到”社会实践体验心得
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张婉珊
新春佳节前本该是呈现出阖家团圆的佳景,其乐融融的氛围。但总有一些家庭因为林林总总的原因,无法与众人一起享受到这份温暖和喜悦。所以这次我们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特意举办了“团员双报到”活动,为加强我们青少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与能力,更为这些特殊家庭、孤寡老人在春节来临之际,给他们送上一份温暖,感受到社区、社会、国家的人文关怀。
这次志愿活动主要对接特殊儿童家庭和孤寡老人,了解他们的实际切实需求,因人制宜的采取相关的关怀举措,解决他们的现实难题和后顾之忧。社区先了解切实需求再因人制宜采取关怀举措的科学合理性让我印象深刻。例如,针对孤寡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行动不便的状况,会每月安排志愿者了解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安排打扫孤寡老人的住所,逢年过节赠送营养品,协助老人解决看病医保报销流程。做到每位孤寡老人都有人照顾,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使空巢老人最大程度的体会到精神上的圆满。至于特殊儿童家庭,我觉得对于特殊儿童家庭的关怀不能止于重大节日的礼品资金慰问。在满足切实需求方面,党群服务中心对于特殊儿童家庭的关怀太浮于表面,在我看来,特殊儿童的看管、教育问题以及生活保障问题远远比慰问礼品和资金来的重要。可能是部分地区的相关基础措施限制,并没有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地区党群服务中心附近缺乏接纳特殊儿童的专门看管或教育机构,缺少合适的职位提供给特殊青年自给自足,这些都需要专门的特殊教育人才和组织机构的参与才能成为现实。
今年冬奥会冬奥花束的新闻,让我看到了社区关于特殊儿童家庭关怀局限的转机,让我看到了实现特殊人士更好的实现价值、自给自足的可能性——北京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参与了近500份冬奥花束的制作。无独有偶,无声的cake,一家由听力障碍人士组成的社区面包房、咖啡店大获成功。由此,我觉得地区十分有必要大力推广、助力特殊儿童帮扶社会组织,因人制宜的对特殊儿童进行培养。这样一来,一方面为特殊教育专业人才扩大就业,另一方面减少特殊儿童家庭的切实忧虑——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了特殊孩子的自立问题。长久以来,社会都习惯把特殊孩子隔离在外,家长比较担心的反而不是养育的钱财问题,而是如何才能把孩子融入社会,让他们自立自强。而一些特殊孩子帮扶的社会机构不仅解决了特殊孩子的教育培训问题,让孩子融入社会,结识到自己世界以外的朋友,得以自立自足,实现人生价值。
作为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此次我深刻的意识到老人和儿童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两个群体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境况: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和儿童,特殊儿童等,所以无论是在面对这两个群体,还是任何其他群体,我们都需要先了解他们的困境和切实需求,再因人制宜的制订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帮扶他们。并且党群服务中心在遇到地区局限使得问题解决受到阻碍的情况下,当汲取其他地区的成功举措,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的去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作为一名入党发展对象,对于此次志愿活动的组织,我觉得中国共青团实行的“团籍双管理”具有无法比拟的现实意义,学生的团籍管理于学校和社区,这是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正是当下对于青年人的一个重要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注重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培育成果评价;在社区,关注青少年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实践。学校与社区的无形合作,恰好达到了知行合一的目的,让学习知识、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实践,让实践更好的变通知识。正如余华老师说的,大树依靠阳光补给成长,但重要的是,大树不是以太阳的方式成长,而是以树木自身的方式成长。知识就像是阳光,我们汲取知识,不是为了奔向同样一份事业,成为一样的人,而是为了在实践中,变通知识,武装自己,成为更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样的成长是单独学校教学无法达成的,同样的,也是独独实践无法达到的。团籍双管理的实践就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47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