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路旁斑驳的树影,走近鸟语花香,桃源般的山东省汶上县,却面临着留守儿童3.2万人,250余名孤儿的现状。7月15日,青岛科技大学赴济宁“助力中国梦”支教实践团带着一腔热情和充足准备,在与学生们的七天相伴中,开展了生动详实的温情课堂,让留守儿童不孤单。
趣味运动会,欢声笑语共陪伴
为强健体魄,寓教于乐,支教团队组织孩子们开展阳光体育趣味运动会。队员们根据关爱儿童之家实际情况、孩子们身体素质特点制定独特的比赛计划,认真设计了比赛项目。
踢沙包比赛中,比赛的哨声一响,一时间,场地上五颜六色的沙包此起彼伏,孩子们的脚上仿佛开起了一朵朵鲜艳的花。
足球赛场上,支教队员们与孩子们分为两队PK,欢快的笑容都被定格在一张张相片中,孩子们在阳光下的笑脸成为最美的瞬间。“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所向披靡。”
窗体顶端
视频通话,搭建与家长沟通桥梁
“我好想爸爸妈妈呀。”四年级的小雅抓住支教队员的手,哭了出来。
为了让留守儿童与家长“见上一面”,支教队员发现,“关爱儿童之家”配备计算机教室,在经过多方联系和申请后,终于为孩子们争取到一次难得的视频通话机会。
“爸爸,我想你了!”7月19日,小雅在“关爱儿童之家”心灵吧与爸爸视频聊天,向远在义乌打工的爸爸送上节日问候。小雅爸爸通过网络和电脑屏幕,见到了许久未见的乖巧女儿。
“妈妈,我和弟弟在外婆家过得很好,你们不用担心。 ”“爸爸妈妈,你们在外工作好辛苦,要多多保重身体啊!”“爸爸妈妈,这学期我当上了班上的纪律委员,你们安心工作,我会好好学习。”……一句句暖心的话,传递着浓浓的温情。
“通过我们的努力,汶上县政府已经同意在计算机教室添置视频设备,建设‘亲情视频室’,让孩子们与父母‘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让亲情从此不再留守”支教队员说道,“看到孩子们的笑容,觉得一切都值了。”
结对帮扶,确立留守儿童救助长效机制
七月的济宁正是多雨的季节,雨后的乡村小道泥泞不堪,队员们相互搀扶前往家访,印象最深的是6岁的乐乐。据了解,在乐乐3岁时,父亲就因车祸去世,随后母亲又改嫁他乡,他只能依靠爷爷收购点废品维持生活。
这样的孩子仅在崔园村就有二十几个,着眼汶上全县,数量庞大。面对当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情况,队员们意识到仅凭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决定向汶上县政府寻求帮助,联系有能力的人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长期帮扶。
很快,县妇联一位负责人成了乐乐的新“妈妈”,第一次来看他便给他买了新衣服、学习用品和可爱的玩具。小乐乐的性格渐渐比原来开朗多了,成了名副其实的“乐乐”。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做好留守儿童与当地政府的联系纽带,联系到更多有能力的人,与孩子们结成对子,让更多孩子‘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县团委翟书记说:“通过青岛科技大学‘助力中国梦’支教队的建议,我们认识到仅仅靠个别部门搞上几次救助活动还远远不能满足孤儿的生活需求,必须要在全县建立留守儿童救助长效机制。我们将号召全县领导和企业家与留守儿童建立结对救助关系,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离别依旧是那斑驳的树影,不同的是孩子们不舍的目光。告别会上,队长宋希玉感慨道:“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此行能给留守儿童爱与陪伴,也希望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4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