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如今,我国正在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了工作部署,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针,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指明方向。为探究农业中水肥一体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2月27日益农济民实践队队员前往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口镇院前村展开实地走访调研。
深入村庄实地,了解农业情况实践队员首先来到院前村村委,与村支书交流得知院前村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村支书告诉实践队员,院前村的耕地面积约为1343亩,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9亩,人均耕地面积较大,且粮食作物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主产经济作物作为自己的收入来源。但由于村中水资源较为短缺,农业用水费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水肥一体化的出现也为院前村的农业发展带了一定的转机。据村前村村支书介绍,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种新型的灌溉农业技术,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模拟“自然降水”的过程,水柱细密均匀,不伤土壤和秧苗,小麦生产每亩地浇一遍水比原来节约用水近25立方米,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和肥料的投用,提高了水肥的有效利用率探访村民,了解民情而近年来胶东地区持续干旱,长期以来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不健康的生产方式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在探访村民的过程中发现,水肥一体化技术出现前,传统灌溉需2个人浇地,一天浇5亩至6亩地。
使用水肥一体化模式后,院前村村民大多采用一天24小时滴灌,一个人可以同时管理多套首部系统,效率提高10倍以上,人力物力双节约,省心省力。“我种了100多亩地,这一片就是70多亩,用的就是这种伸缩式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用这种灌溉技术,不仅土地不板结,而且保墒。”被采访的村民说,过去传统的灌溉模式不仅浪费水,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工,使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之后,用工人数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化肥使用量比原来减少40%。图为实践队员探访村民关于水肥一体化模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子惠 摄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大水漫灌、过量施肥造成土壤板结、面源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是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尤其是在疫情模式下,各大产业举步维艰,农业发展面临阻碍的情况下,水肥一体化无疑是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好帮手。农民认识有待需要改变。
在实践走访村民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水肥一体化对农民来说是一项新技术,但涉及到田间工程设计,设备选择、购买、安装、使用、维护及肥料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许多农户知之不多,了解太少,担心无法掌握和正确使用,影响了农民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积极性。 专用肥料价格偏高。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肥料的溶解度要求较高,目前滴灌专用肥价格较高、品种偏少、针对性差、政府财政补贴不足,各地用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多,而且多数设施与微灌、喷灌等高效节水不配套,政府、农民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上的应用才刚起步。因此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部分的积极性,政府应加大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补贴,让农民尝到红利,同时派遣相应的技术人员去到当地为农民普及水肥一体化的重大作用和远大前景着力构建‘基地+企业+科研单位’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研究制定主要作物的灌溉施肥制度,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专业化队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和高素质农民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的培训,着力补齐技术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短板,加快绿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50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