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这个夏天不一般,疫情尚未结束,但“三下乡”的热情并不退却。由于情况特殊,“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形式以线上为主,不过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线上授课,我们不难适应这种新模式,于是乎便涌现了“云调研”、“云支教”等各种各样的“云队伍”。结合自身情况,我选择加入“线上教学万人志愿服务联盟”成为一个英语辅导的志愿者,并且加入了我们学院的“希望潮”队伍,便由此开启了这个暑假的“三下乡”实践——线上英语教学。
我的辅导对象是一个刚刚接触英语的准二年级的学生,在与她的家长商量后,我需要给我的学生打好基础。因此,我们这次辅导内容的安排是:先从英语入门的第一关——26个字母入手,接着教下音标,最后学习一些日常表达,例如数字、颜色、打招呼等等。虽然这一个月的实践不算长,但收获匪浅,以下所谈的两方面皆是我从这次辅导中的收获与反思。
第一,作为一位老师,既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也需要有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调整教学方案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够成熟,接受能力较低,因此,在辅导的过程中我需要很有耐心地讲解。例如,我的学生在此之前并没有学过26个字母,所以在辅导的时候,我尽量每节课只讲4个左右的字母,如果一下子讲得太多,学生会难以接受,只注重速度而忽略效果的授课是没有意义的;又因为考虑到单纯地“讲”课过于乏味,便决定将这些字母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联系起来,所以每上完两节课的内容,我都会另外给一节课让她画画——用字母画出有趣又简单的小动物(当然了,这些简笔画的素材都是提前找了度娘),而在讲完26个字母后我们还学唱了“字母歌”。我虽然花了两周多的时间才教完这看似非常简单的26个字母,但看到我的学生最后顺利通过了我的笔试及听力测试,我真的很欣慰,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入门的第一关,不仅与她的勤奋有关,更与老师的耐心有关。总而言之,欲速则不达,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才能将“讲课”进行到底。此外,我认为,教学方法也不能过于死板,应根据学生的情况而不断进行调整。在讲音标之前,我也担心过学生会把一年级学的拼音、刚学的字母和将要学的音标都搞混了,但我决定还是按原先的计划继续授课。当发现她元音掌握得很好时,我很开心,便继续进攻辅音。然而,这28个辅音并不易拿下,虽有些跟拼音差不多,但诸如/θ//ð//dz//ts//dr/等等此类的发音想要很标准的话实在不容易,更别说要让一个准二年级的学生在短短的几节课里就能完全掌握。于是,我把音标这一板块改为选修知识,不强求学生在讲完这个板块后就能发音得非常标准流畅,而是要让学生看到这些音标就能有一种努力做出发音嘴型的意识,即使现在的发音还不能百分百标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发音完美也非数日之功,只有从小有努力纠音的意识,以后便可少走弯路,而正因为我在教辅音时悟出这个道理,所以才将音标调整为选修知识。
第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原定的教学方案也不一定能跟上实际情况的变化,但那些还没有讲的或未能详细讲解的知识,并不代表学生自己不用学了。在这次辅导之前,我一直纳闷:为何在大学里,几乎没有哪一门的课程是可以将课本上的内容完全讲完,往往会剩下好几个单元、章节?但经过了这次辅导,我终于明白了,无论你的教学计划怎样周密,无论你的备课如何充足,也是无法预测教学过程中各种“不可抗力”因素(学生的不理解、教学方式的调整、为了奠定扎实基础而不得不增加的各种训练等等)的出现,这些因素会占用你原定计划的时间,使你的实际进度无法赶上你所期望的最终目标。在给我的学生正式上课之前,我制定了初步的教学方案——字母、音标、日常表达,还打算在讲完日常表达这一板块后帮她重温一年级的课本;然而,为了搞好入门基础,就字母这一板块我就花了两周多时间,后面在摸索音标教学的过程中也耽误了一点时间,最后的日常表达板块也不能全部如期讲完,尽管如此,在结课的时候我也将自己所准备的内容全部发给学生,告诉她在“没有我的日子”里也不能停止学习英语的步伐,要学会自主学习,如有不明白可以继续询问我或请教学校的老师,老师仅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越学越多,越走越远,倘若自己只会跟着老师的步伐,亦步亦趋,那么自己也难以进步,甚至在原地踏步远远落后于同龄人。由人及己,我也不再纳闷为何大学课程不能将课本上的内容全部讲完,大学本来就是一个“自学者自强”的平台,即使课堂内容有限,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继续深入学习,我们更要懂得自学那些还来得及讲的或未能详细讲的知识,唯有如此,我们方可突破自我,取得进步。
总而言之,此次线上英语教学实践不仅使我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且让我体会到了老师的不易,更令我懂得了“不要局限于课堂内容,要学会自主地深入学习”,而最令我开心的是,可以拥有一个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54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