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学习与弘扬革命精神,坚持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1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爱无止尽,星火相传”社会实践队开展“参观红色展馆,重温红色记忆”活动。在此次实践中,实践队队员参观了平凉市博物馆的革命历史陈列展馆,从中认真学习革命先烈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遗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通过了解平凉地区的红色革命史,队员不断感悟先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并接受红色教育洗礼。
平凉市素被称为“陇上旱码头”,其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位于甘肃省东部,也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经过参观前对于平凉市地区的红色革命历史的一些初步了解,实践队员将从这片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开展革命活动比较早且比较活跃的地区出发,探索红色革命的历史渊源。
一、革命火种
队员进入馆内,首先看到的便是“泾河激浪”四个大字,字的下方是平凉人民万众齐心的历史雕塑,通过了解,革命的火种在1840年起的长夜漫漫中被深深埋下,星星之火不断孕育在黑暗之中,在这片甘肃红色资源极为丰厚的地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继续向里走,队员被一面墙所吸引,墙上写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墙上记录的正是新思想的传播,实践队员从讲解人员那里得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留学北平的平凉青年和知识分子开始不断觉醒,纷纷将革命消息带回家乡,这面墙上也有记录下这些先驱者的名字。直到1927年4月,中共平凉特别支部和共青团平凉特别支部正式成立,从这时起,革命火种算是燃烧起来,为中华民族的革命事业燃烧出曙光。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浏览“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文化墙。 通讯员 赵婷婷 供图
二、长征岁月
真正的革命火焰从漫长的长征岁月开始有燎原的气势,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陕甘支队),红二、四方面军,先后途经平凉,在平凉大地上英勇奋战、安全转移,最后胜利会师,在长征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仰望着墙上平凡却伟大的“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实践队员设身处地地体味在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在墙上还写着“三项禁令,四项注意”的年代里,这份“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伟大壮举带给人民的自豪。同时,队员不由回想到1936年10月那样危机的情况下,红军三大主力在静(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之时又是怎样的喜悦。
三、抗日救亡
再往里走,墙上的时间线被调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被揭开,队员们看到墙上记载着的是平凉儿女的英勇无畏,一张张照片和报纸记录的都是为地处西北内陆的平凉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写下的光彩夺目的一页。
图为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军装和《毛泽东选集》。通讯员 赵婷婷 供图
通过讲解员的讲述,队员们还了解到在抗日战争期间,平凉作为抗战后方,为维持社会稳定,维护生产、生活秩序,平凉人民积极开展防空防毒斗争,无数平凉儿女参军参战。同时,平凉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积极开展接收难民、支援前线等后勤保障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听到这样辉煌的革命历史,队员们不由对平凉的红色精神默默感叹与感动,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地区默默奉献,红色革命才能取得伟大胜利。
四、红色屏障
随着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平凉地区党的力量得到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机构健全的组织系统。讲解员一边为队员们展示那个年代的黑白照片,一边骄傲的告诉队员们,在那个时候,党员队伍人数达到4600多名,发展群众3万多人,成为陕甘宁边区强大的红色屏障,并且在1949年8月平凉地区获得解放。队员们不由为平凉这个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革命历史而折服,为描绘出的不朽的奋斗画卷而惊叹。
图为实践队成员学习红色屏障的组织建设。通讯员 赵婷婷 供图
重温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通过此次参观,队员们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的珍惜与感激。队员们表示:未来会不断回望平凉这段的红色历史文化,并用这段文化底蕴照亮着前进的道路,坚持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通讯员 赵婷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59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