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进一步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2022年12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根”时代,扬传统小分队来到山东省德州市苏禄王墓博物馆进行调研,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苏禄文化博物馆积极发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实践队员走进苏禄文化博物馆,利用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了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
苏禄东王访华,中非友谊永存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曾有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友好交流往来的记载,如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与西域诸国开展商业贸易。唐朝鉴真东渡,弘扬佛法传扬大唐文化,为中日友好往来打开新的大门。而在山东德州这片“九达天衢”的土地上,也曾有一个国家的王室后裔来到中国的国土后,在这里落地生根,“隐居”605年延续至今。德州市北营社区,中国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并有后裔守墓的外国国王的陵墓——苏禄国东王墓就落座于此,见证着世代两国的交好情谊。实践队员跟随博物馆社教人员来到中菲友谊碑前,了解到苏禄东王访华的历史故事,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队员们逐渐了解这段距今605年的中菲友谊历史,感受到了德州的深厚历史底蕴,也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引人神往,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在祾恩殿,实践队员又了解到苏禄东王后裔逐步融入中华大家庭的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的包容性。
图为“根”时代,扬传统小分队队员了解苏禄东王访华。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梦雪 供图
石碑文赞东王,念东王恩情
在走访中,实践队员们认识到,苏禄王墓景区整体建筑布局错落有致,交相呼应,别具一格。作为整个景区的主体建筑的祾恩殿,屋顶为单檐歇山式,上覆绿色琉璃瓦,四面飞翘,由彩绘斗拱承托,两只高大雄健的鸱吻矗立在正脊两端,十八根大红柱气势宏伟、颇为壮观。景区周围的石人石马、牌坊古树也别具一番风味。自汉代起,有字之碑逐渐兴起,以石碑记录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其中规格最高、最尊贵的要数御碑,即碑文由皇帝亲自撰写的碑。在苏禄王墓,便有明成祖朱棣为苏禄东王亲书的碑文——《御制苏禄国东王碑》。为保护御碑而建的御碑楼位于苏禄文化博物馆景区东南方向,高大的御制苏禄国东王碑便矗立于楼内。碑文盛赞东王“聪明特达,超出等伦”,高度评价苏禄王访问中国的功绩是“光荣被其家国,庆则留于后人,名声昭于史册,永世而不磨”。字里行间流露出明成祖对苏禄东王的钦佩与敬重,以及对东王逝世的不胜悼念之情。碑文最后指出“王虽薨逝,盖有不随死而亡者,此诚大丈夫矣”。表达了永乐皇帝对苏禄东王无限崇敬的心情。
图为“根”时代,扬传统小分队队员了解外交人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梦雪 供图
石像生立意,东王高贵下葬
神道位于祾恩门前,在神道两侧整齐地矗立着七对石像生,有华表、翁仲、石狮、石马、石虎、石羊等,造型古朴典雅,形象生动逼真,体现了明代的艺术特点。 陵墓设置的石像生种类、数量,在中国的墓葬制度中是有严格规定的,它代表了墓主的等级地位。对石像生的使用唐朝就已经有了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准用石兽6只,五品以上官员准用4只,苏禄王墓道的7对石像生体现了对苏禄王的高规格下葬。从明清开始,苏禄王后裔温、安家族名人辈出,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儒家士大夫,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伊斯兰教著名的经师,有力地说明两种文化在这个家族非常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苏禄王家族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代表,同时也证明了中华文化和中国儒家文化博大的包容性。
图为“根”时代,扬传统小分队队员了解历史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梦雪 供图
本次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氛围,拓展了实践队员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历史文化学习兴趣,增强了青年的爱国情感。“根”时代,扬传统小分队也将继续加强队员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综合素质,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59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