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非遗寻“技”团进行线上杂技观赏,针对武汉杂技中著名的“顶碗”艺术进行了欣赏和思考,并就在“顶碗”技艺上颇有成就的著名人物展开了解。
顶碗作为武汉传统杂技节目,是中华非遗宝库中的瑰宝。其主要表演形式为演员头部顶一摞瓷碗,表演劈叉、金鸡独立、别元宝、倒立等技巧动作。“顶碗”是一门难度系数极高的杂技艺术,在观赏顶碗表演时,队员们无不被顶碗艺术家的技艺所震撼并为之动容。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了对手顶碗、软腰顶碗、高梯顶碗、四人造型顶碗等形式。创造的高难动作有:拐子倒立脚面夹碗、蹬碗单臂倒立斜拉叉、探海脚举碗变单臂倒立回碗、脚举碗乌龙绞柱、单腿举碗站头射雁、旱地拔葱举单手顶、双尖头脚举碗打滚顶、三尖双重卡脖顶挂人等。其在表演形式上,分为单人表演和多人(双人或三人)表演两种类型。除此之外,实践队伍成员还了解到广州杂技团表演的三人顶碗颇具新意;他们用“A”形梯串连三人顶碗的技巧,把多种对手顶碗的动作展现于高梯之颠。尤其在完成三人相叠顶碗过梯这一高难技巧时,顶端演员离地六米多高,她头顶一摞瓷碗,双手按住中间演员的肩部倒立,中间演员也头顶瓷碗,双手按住底座演员的头顶倒立。底座演员既要承担头顶上两名演员的体重,又要协调好三人的重心,攀着梯格上上下下,甚为惊险。
实践队员们通过线上欣赏“顶碗”表演,对于表演者精湛的技艺深表震撼,并对于著名“顶碗”艺术家展开了讨论。非遗寻“技”团通过资料检索,对夏菊花、李莉萍等“顶碗”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1960年,武汉杂技团著名演员夏菊花把柔术与顶碗结合起来,第一次用脚顶碗。1963年她表演的双腿抬过后背,双脚夹住顶在头顶的碗向前伸出的动作震惊了观众。五次在国际上获得金奖的《顶碗》,早在汉代“百戏”中就已表演,河南南阳汉墓出土的画像砖中,就有“项碗单手倒立”的形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夏菊花在全面继承顶技技巧的基础上,大胆创造了倒立夹碗过头的柔术与顶技结合的新颖技巧,突破了传承千年的古老形式。1983年12月在摩纳哥举行的第九届国际马戏比赛,来自中国武汉杂技团的青年演员李莉萍仰卧在圆台桌上,随着悠扬的乐曲,左脚托举起一摞彩绘瓷碗,轻抬臀部,连续做着旋转360度的滚翻动作,在旋转速度极快、弧度极大的高难动作中,那一摞瓷碗却仿佛贴在她的脚掌一样,使物我一体,令四座惊起。她荣获“金小丑奖”,揭开了中国杂技在蒙特卡洛赛场取得胜利的第一页。李莉萍是第四代顶碗演员,她所表演的这个动作在中国戏曲、古典舞中被称为“乌龙绞柱”,高难技艺与传统舞艺结合,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是中国杂技日新月异的原因。
在欣赏顶碗表演并了解相关艺术家的过程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顶碗艺术的魅力。顶碗艺术作为中国杂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杂技传承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是武汉杂技得以广为传播并声名远扬的重要助推力,是一门值得关注并被重视的非遗技艺。
曲阜师范大学非遗寻“技”团组织线上观赏“顶碗”艺术后,对于“顶碗”艺术展开了激烈讨论,提及登上过春晚舞台的顶碗艺术表演,纷纷表示对于该表演印象深刻,其中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力量与柔美的彰显,顶碗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深入人心,展现了顶碗艺术的别样风情。
顶碗艺术不仅仅是一门杂技,更是杂技人的精神寄托,是中国杂技被认可和被赞赏的代表。队伍成员探寻武汉杂技,走进顶碗艺术,尽管只在线上进行顶碗表演的欣赏,但依旧从屏幕中感受到了顶碗艺术的独特魅力,深刻认识到了作为非遗的武汉杂技能够备受重视的重要原因。队员们纷纷表示,仅仅是欣赏了顶碗表演,就从其中极高的难度系数以及各种动作设计中感受到了杂技传承者的不易,也认识到了是坚定的热爱才会让杂技人在对杂技艺术的不断探寻中成为大家,并让杂技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63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