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的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余秋雨在《文化苦旅》的新版小叙中如是写到。在日照市莒县陶家村的古厝中,我也看到了时间和文字留下的痕迹,看到了静静蕴于古厝村落中的历史文化,更看到了这些古厝给乡村振兴注入的独特动力。为进一步了解闲置宅基地的现状,探索盘活宅基地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助力,2022年12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古厝新生”实践团来到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陶家村开展实地调研,深入村庄,通过走访调查、采访访谈等方式了解陶家村宅基地利用情况。
实地调研前夕,我们召开小组会议共同商讨调研事宜,大家一同查找相关文献,在沟通一致后制定调查问卷,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做足了充分准备。12月8日上午,部分实践队员来到陶家村,对村支部书记进行了采访。我们表明来意后,张书记非常欢迎并鼓励我们多开展相关活动,开拓眼界,承担起青少年的时代责任。
在与张书记的交谈中,我们深刻感受到陶家村近年来闲置宅基地利用情况并不乐观,大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家中只有老人,这些老人对于土地的感情深厚,不愿交付给其他人。当谈及下一步开展的工作时,我们感受到了张书记的无奈与困扰,村支部进入每户进行讲解,但是老人还是不愿意,甚至到最后直接闭门不见,闲置宅基地问题一直成为陶家村一大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张书记的同意下,我们深入陶家村,对村民进行采访,了解村民内心对于闲置宅基地的真实情绪与看法。
黑瓦白墙的古厝保护群在我们眼前向远方延展,整整齐齐,其间的阡陌连通着各家各户。艳阳高照,天蓝风清,我往古厝中走去,穿梭在古建筑之间,总觉着古厝散发着独特的气息,它们就在这里,静静地,可我隐隐之间好像体会到了这里百年来的历史。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撞击着我,也时刻提醒着我,不能忘记过去,不仅如此,还要把这里的文化,这里的精神传承下去。
体会过古厝的历史文化底蕴后,我们来到一户人家前,与村民进行了采访。在交谈中,我们感受到了陶家村村民淳朴热情的本土风情,以及他们对于家乡土地的留恋与热爱。当我们询问到如何处置家中闲置的土地时,村民大多表示这些土地不会采取其他处置措施,会一直流传下去,交付给自己的下一代,但是他们的孩子基本在城中工作,不在村中居住,进而这些土地也就荒废了下来。我们接着询问如果村支部可以安排这些闲置的土地,是否愿意外包出去,村民遇到这个话题,抵触的情绪直接表露出来,表示太麻烦不愿外包。
实地调研结束后,我们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当前闲置宅基地处理问题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小部分村民认识到该问题并积极配合,建设更好的新家园,但是有一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接受这项措施,心中有深厚的乡土情怀,这之中老年人居多。解决闲置宅基地问题刻不容缓,利用合理、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让古厝焕发出新的生机。
古厝是巨口乡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更好促进当地乡村振兴。当然,乡村发展靠的不仅仅是古厝,还需要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来传承、创新,经过这一天的实践,我也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我会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村民一同奔向振兴乡村的美好愿景。(通讯员 裴勤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63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