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聊城1月7日电(通讯员 付桐桐 张鑫琪)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黄河护卫队于1月6日在聊城市茌平区居民商业区展开实地走访与调研,针对广大群众对黄河故事、黄河文化的了解程度等问题做出调研,得出一定结论。
2022年1月6日,黄河护卫实践队于聊城市茌平区当地展开了社会调研。对当地群众进行采访,了解当地群众对弘扬黄河故事,黄河文化等问题的看法。
紧跟党的步伐,传承黄河文化。黄河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源头,历来被视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包容大气的开放态势、同根同源的共同认知影响和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同时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讲好“黄河故事”就是要继承和弘扬黄河文明和黄河文化,高唱主旋律、宣传正能量。
通过采访相关人员,小队队员了解到,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以及广大治河工作者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所形成的全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重视黄河文化建设,研究、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努力让自然的黄河与文化的黄河生生不息、日益繁荣,既是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黄河事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直以来,各级领导对黄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都给予了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黄河文化也逐步完善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理论与实践,成为一部对今后黄河治理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的治河典册及方略。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黄河文化包含的内容和范围是多层次和全方位的,还有许许多多黄河文化有待于当代甚至下一代治黄人去收集、整理和挖掘。
6日下午,小队队员又采访了部分当地群众,其中,一位伯伯这样讲道:黄河文化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因为中华文明产生于黄河流域,并留下了宏伟的物质标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从黄帝开始,直至北宋,沿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一直走在中华民族的前列,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一直在沿黄地区。
是的,小队队员又了解到,农业是文明之母,黄河流域农业的起源奠定了农耕文明的基础。黄河流域的文明可以说是在旱地粟作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黄土具有土层深厚、质地均一、结构疏松等特点,因而易于耕作。土中含钙、磷、钾等矿物养分比较丰富,矿物表面裹有钙质胶膜,有利于土壤结构的发育和植物的吸收。渭河、汾河、洛河等河谷和山前地带的水肥条件都比较好,具有发展旱地农业的基本条件。华北平原和山东半岛因为距海较近,雨量稍多一些。尽管河流时常泛滥,但在一些较高而近水的地方,同样有发展旱地农业的基本条件。黄河流域是最早栽培粟和黍的地方,成为种植这两种作物的旱地农业起源的大温床。谷物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产生文明。农业的发生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全面的影响,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文化生活的内容大为丰富。
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意识到保护黄河生态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样需要全社会有共同的认知与自主的行动,我们应加深对黄河文化的认知,从多方面,多角度解析黄河文化的内涵,传递具有中国价值理念的黄河文化,发挥黄河文化对凝聚民族精神、复兴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
去实地采访调研,不仅仅是社会实践的一份任务,更让“黄河护卫队”队员们与实际连接起来,让队员们真正的去感受群众对弘扬黄河文化的观念与看法。便于在未来,实践队员们能真正的通过自己的专业所学,助力传承黄河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65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