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聊城1月7日电(通讯员王晓露)为积极落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传统文化基因传承,保护传播非遗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23年1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寻古问今”实践队全体成员共同观看了视频《我在中国挺好的·第二季—我在聊城寻“非遗”(上)》,并在观看过后发表感悟观点。
会议初始,在队长刘佳琦的组织下,实践队员们依次发表了对于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聊城地区的八名实践队员重点向其他地区的实践队员将自己所了解的聊城地区的非遗文化,为实践队员们观看本次视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交融,产生了新的火花。
实践队员们一致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影响社会现实、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的基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浓浓中华之情,是促进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培育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随后实践队员们通过腾讯会议一同观看了《我在中国挺好的·第二季—我在聊城寻“非遗”(上)》,在来自韩国的金峻范与来自埃及的刘正曦的拜师学艺的PK赛中,领略到了葫芦雕刻、铜铸雕刻、临清八大碗、阿胶制作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实践队员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新的认知与感悟,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贯穿着一条抵御时间消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血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
通过这次集体观看视频与讨论,实践队员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极大地提高了队员们进行实践工作的参与性,深刻加强了队员们主动担起传承传统文化责任的决心,从而有效提升后续队员们实地学习当地传统文化的效率和积极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66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