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古称“琅琊”,是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与颜真卿的故居。这里书法之风盛行不衰,文化底蕴深厚绵长。为积极响应二十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理念,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给岁月以文明队于2023年1月7日在山东省临沂市清泉庄社区同在校中小学生积极宣传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实践队员们紧张有序,分工合作,经过长达十天的精心准备,此次活动最终取得了理想效果。
实践小队里的队员在网络平台上了解了关于书法的知识,充分利用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地理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书法赋予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汉字独特的魅力,同是一笔,一藏一露,各有韵味;一撇一捺,各有风骚。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首先,给岁月以文明实践队采用演示文稿向在校中小学生介绍了和书圣王羲之有关的书法故事——入木三分。起初,同学们深感疑惑,书法故事怎么和成语相关呢?实践小队解释道:王羲之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后来因更换写字的木板,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这便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后人就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听完之后,同学们顿时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实践小队趁热打铁,又为同学们讲述了其他书法小故事,经此介绍,同学们不仅学会了一个个新的典故,也激发起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紧接着,给岁月以文明队继续向大家展示了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黄庭经》等等多幅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实践队队员向大家讲述了王羲之“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的书法特点和“飘若游云,矫若惊蛇”作品风格,并且指出《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全篇二十多个“之”皆别具姿态,无一雷同。听到这里,同学们大感惊奇,并仔细寻找着书法作品的“之”字形态,《兰亭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用笔以中锋立骨,侧笔取妍,有时藏蕴含蓄,有时锋芒毕露。实践队员用“之”字为代表,向大家阐述了书法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没有两幅完全一致的,每一幅独特的书法作品都蕴含着作者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图为给岁月以文明队队员向在校中小学生讲述书法作品。通讯员 杨文静 供图
听到这里,同学们跃跃欲试,想尝试着写毛笔字。实践队员拿出所携带的书法用品向大家一一介绍着使用方法,先向孩子们讲清楚了用毛笔写字的注意事项,提醒他们小心用墨,不能乱涂乱画,到处洒墨等。接着,队员们让孩子们拿起毛笔,教他们握笔的姿势,在孩子身旁手把手纠正。孩子们拿着笔模仿,虽然握毛笔的动作不太标准,但孩子们听过的指导之后,还小心翼翼地去找握笔的位置,非常认真。当孩子们尝试着写了几个字之后,大为气馁,认为写出来的字太过难看。实践队员们用书圣王羲之练习书法的故事鼓励道:王羲之跟随女书法家卫铄学习书法五年仍旧不满意,为了练好书法,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等诸多地方,安放好笔墨,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听完之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拿起毛笔接着练习。
图为给岁月以文明队队员帮助练习使用毛笔。通讯员 杨文静 供图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中国书法在国人心中的重要性、特殊性不言而喻。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实用为王”成为公众的普遍共识,别说花时间去研究毛笔字,就连花时间写字的人都越来越少,书法渐渐成为少数人的兴趣爱好。近年来,类似的传统文化“遇冷”现象越来越多。如一直颇受公众关注的戏曲文化传承问题,又如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竹编工艺,还有一些非遗文化渐渐淡出公众视线等问题,这些问题与中国书法所面临的状况一样,都是社会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碰撞”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矛盾。实践队员为鼓励孩子们学习书法,将携带的书法用具赠予孩子们,并与他们约定好待疫情褪去,一起去参观王羲之故居,希望他们能够保持住这一份热爱。
图为给岁月以文明队队员赠送书法用品。通讯员 杨文静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69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