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人类的共同宝藏,是各族人民世代智慧的结晶。为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响应新时代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曲阜师范大学古韵遗艺调研团青岛分队的实践队员于12月26日,对家乡的即墨老酒传统酿制工艺进行了实践调研。
统筹规划,队员分工协作
经过多次线上会议讨论,古韵遗艺调研团决定采用分散实践的方式,队员们采取将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资料查询、走访、参观即墨老酒博物馆、问卷调查等任务同时进行,收集大众对即墨老酒传统酿造工艺的了解情况及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各个队员积极参与,充分展现当代青年担当与团队精神。
图为实践团队正在开展线上会议,共同讨论调研参观即墨老酒博物馆的分工及采访安排。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艺鑫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卷调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春燕 供图
参观调研,初识非遗老酒
即墨老酒是黄酒中的珍品,选用大黄米、陈伏麦曲、崂山(麦饭石)矿泉水,按照“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秀、陶器必良、火剂必得”的古代造酒六法酿制(“古遗六法”),经自然发酵后压榨所得的原汁而成。实践队员们首先参观了即墨老酒博物馆,这是中国北方唯一一座黄酒专业博物馆,博物馆主体为上下两层,建有文化长廊、陈储酒库、老酒坊、品酒斋等参观点。据博物馆的负责人介绍,即墨老酒酿造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有正式记载是始酿于北宋时期,老酒不仅畅销全国各大商埠,而且出口远销日本及南洋诸国。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高惠阳发现,博物馆就是以即墨老酒四千多年的历史为主线,通过大量文物、名家墨宝等,全面展现了即墨老酒的独特工艺和品牌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在即墨老酒博物馆了解老酒的发展历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惠阳 供图
访传承人,领略匠心之美
对于非遗传承的问题,实践队员们拜访了即墨老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吉臣先生。
南有绍兴花雕,北有即墨老酒。韩师傅说,“即墨老酒作为黄酒北宗,传承了四千多年的古法酿制工艺主要靠人工手工操作,千百年来,工艺传承一直是师徒口耳相传。”所以,酒质的优劣就全靠酿造者的经验和悟性。因此韩师傅高度重视酿酒工艺的传承工作,他将自己在实践中总结提升的酿酒核心技术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的徒弟们。
图为韩师傅为实践队员讲解当前老酒酿制技艺的传承现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春燕 供图
除此之外,实践队员们还了解到,多年来,韩师傅始终执着于即墨老酒事业,为了弘扬即墨老酒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即墨老酒文化,在韩师傅的带动下,相关人员多次组织开展文化遗产日、中华老字号展、非遗展览等活动。同时,队员李雯昕提出,可以加强对当下流行的媒体宣传,如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宣传片,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我们的产品和制作工艺,不仅能使即墨老酒的知名度得到提高,还能激发广大群众对非遗文化的关注。
深入调研,品味酒韵悠长
随着调研进一步深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品尝到了醇正的即墨老酒。正所谓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不同于洋酒的浓烈、辛辣和宿醉感,即墨老酒集甜、酸、苦、辛、鲜、涩六味于一体,入口绵软却有点生涩,细细品味酸苦涌上心头,咽下喉咙的时候先是辛辣,最后才是润满口腔的甘甜。然而,队员李艺鑫发现,老酒虽味醇且焦香浓厚,却并不为当代广大青年人所接受。对此工作人员提到,如今在老酒的生产过程中,专业人员已经在摸索如何既能保持历史传承的独特老酒特色,又创新出符合时代酒风味的产品。未来可能研制出“清爽型”即墨老酒。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存放老酒的地下酒窖。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春燕 供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实践调研,使实践队员们对即墨老酒传统酿制技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体验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同时,队员们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如何完成好这项历史使命,使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除了需要国家的扶持,更需要大众的理解与支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70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