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串串琼珠接地红,“沾化冬枣”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作者:刘祖鑫、Network实践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8日电(通讯员 刘祖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而产业振兴是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加速键,1月7日下午三点,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Network实践队成员们来到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实践队成员走访了沾化区下洼镇,走进冬枣种植基地,并深入了解冬枣产业的发展方向。实践队员借助互联网平台提出建议,助力文旅相融齐发展。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该团队采取了“线上+线下”的方法展开调研和实地实践活动。来自山东省滨州市的刘祖鑫、刘盈超深入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进行实地考察,马壹翔、贾伟康和韩菲同学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参与线上的实时沟通,切实做好文字材料梳理与宣传工作。

“先有冬枣树,后有沾化城”

实践队先来到了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的冬枣起源地,这里生长着一棵300多年树龄的冬枣嫡祖树。据枣树的主人说:“祖上迁到这里后,就在院内沙台的北面栽植下枣树,当初栽的树传到现在只剩下这1棵了,都300年了。”老农户一直把这颗老枣树当传家宝看待,他几乎每天都要到树下看看,并时常教育后人们要好好保护。后来,老农户将此树捐给了下洼镇。“在有生之年,把老枣树捐献给下洼镇,了结了我一桩心愿。让镇上采取措施更好的保护起来,让老枣树和‘顽强适应、无私奉献’的枣树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老人说。

而现在沾化冬枣已经撑起了一个林果产业,也使沾化从国家级贫困县发展到特色林果富民的典范区。目前,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拥有耕地面积10.3万亩,其中冬枣种植面积9.8万亩,占全镇总耕地的95%以上,是沾化冬枣的原产地、主产区。近年来,沾化冬枣在设施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等方面遇到了诸多瓶颈,下洼镇立足本镇产业特色,咬定“冬枣高质高效、群众增产增收”目标,坚持把党建引领摆在突出位置,激活、催发、创新党组织服务产业发展新路径,以“组织链”提升“产业链”,以“产业链”聚合“发展链”,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冬枣产业同频共振、互促共融。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冬枣嫡祖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盈超 供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团队成员通过与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得知,根据冬枣作物的性质及人文社会条件,对冬枣实行统一的生产指导、水肥管理、病虫防治、品牌宣传、营销分成,并在冬枣开甲、抹芽等精细化管理环节实行自主技术管理。

1月8日上午,实践队成员刘祖鑫与团队成员开启视频通话,团队成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同参观了下洼镇冬枣原产地。

据当地村民介绍,下洼镇建设了高标准的冬枣设施大棚,有冬暖、防雨大棚,高科技的管理可以让冬枣在 8 月上市,比正常上市提前了 2 个月。在冬枣研究所也新建设了物联网工程,对冬枣生长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做到溯源,保障了冬枣生产的质量和品质。近年来,在东平村、曹庙村、北陈村、大下洼村建立了精品冬枣示范园,带动周边村庄向示范园方向发展,提升了冬枣产业的规模生产。村民还透露,为进一步提高冬枣的品质,相关人员也在积极研发沾化冬枣新品种,提高产业效益。

图为实践队员在冬枣大棚内采摘冬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祖鑫 供图

“科技助振兴,文旅相融齐发展”

1月8下午,实践队成员前往下洼生态旅游园进行实地参观,并对当地枣园管理人员进行了采访。实践队重点关注下洼镇冬枣产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以及沾化冬枣的品牌建设,管理人员介绍:目前沾化区着重打造“冬枣之乡、魅力沾化”的文化旅游品牌,近年来在不断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依托沾化冬枣这一特色资源,开通冬枣庄园旅游专线,将生态冬枣园、观光冬枣园相结合,在庄园开设特色果饮餐厅、冬枣园博物馆等,使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品尝到冬枣果饮,也让游客体验到独有的冬枣文化活动。“我们也建设了沾化博物馆,着重宣传本地红色文化;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沾化渔鼓,打造文艺作品,让游客们不仅能够吃得到冬枣,也能体验到沾化独有的文化特色。”管理人员补充道。

图为管理人员带领实践队员参观的沾化冬枣博物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祖鑫 摄

此外,沾化借助新兴互联网平台构建冬枣新型消费渠道,依托科技力量实现冬枣产业的飞速提升,将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科技发展、社会发展有效结合,打造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形态,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需求,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沾化人民正不断擦亮“特色产业·乡村振兴”名片,向着更光明的未来大步前行。全力做好设施栽培、冬枣深加工、电商销售、旅游观光和品牌建设文章,切实让冬枣树变成“富民树”,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沾化开启直播助农活动,晒网红冬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祖鑫 摄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新部署,吹响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进号角,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的中国正在描绘更加美好的时代画卷。乡村振兴视角下,沾化依托冬枣原产地及50万亩种植枣园等独特优势,着力打造“冬枣之乡”乡村旅游、徒骇河生态旅游、大高低空旅游等特色旅游品牌,“沾化冬枣”采摘游每年可接待游客约180万人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71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 “乡村振兴新征程,青年新农创业行” 社会实践

为深入了解青年新农人培养状况,发挥青年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1月22日,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风助新农队前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乡村振兴孵化中心——青年创新创业…… 王肇嘉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马院】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闹元宵话振兴,新农人展新篇”社会

为切实掌握新农人的培育态势,深度挖掘其创新潜能,全力为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绘制增添绚丽色彩。2025年2月12日元宵节,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风助新农队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福田社区开…… 王肇嘉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社会实践┃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践行非遗传承

在2025年春节首个非遗年的特殊背景下,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的五名大学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

大学生创新团队:用技术为动画“重置焕新”,开启视觉新体验

在如今动画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老旧动画因画质、风格等问题逐渐淡出观众视野。然而,浙江工商大学的“雾散云开”团队却另辟…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我与科学有个约”科普志

为积极响应2024年两会科技创新目标,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湖南省科技馆联合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

动科动医素质拓展部2月心委例会成功召开

本部二月心委例会于2月24号12:30在荟十2楼活动室成功召开,例会主持人为22级部门负责人桑雨嘉。例会开始后,心委们首先完成了一…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 “乡村振兴新征程,青年新农创业行” 社会实践

为深入了解青年新农人培养状况,发挥青年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1月22日,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风助新…

最新发布

青春献礼二十大·矢志三农实践团乡村走访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爱党爱国热情,助力乡村振兴,青岛农业大学“”成员社会实践线下调研小组于1月8日进行了调研活动。上午实践小组成员进行走访调研。实地考察之后,实践小组对当…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乡村旅游区促进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网济宁1月5日电(通讯员张浩然)1月5日上午九点,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Network实践队”成员为了了解济宁市当地相关的乡村旅游活动区。结合当地具体防控政策,决定走进济宁市,开展具体的调研实践…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防溺水宣传
中国青年网临沂1月6日电(通讯员肖扬)1月7日上午九点,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Network实践队成员身临其境宣传防溺水知识,在普及的同时成员自己也学习到了很多有意义的知识。俗话说:水火无情。水夺走了许多…
与时代对话 青年传承初心
中国青年网临沂1月6日电(通讯员万雨洁)上个世纪的前辈们为了祖国建设献出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新时代青年逐渐成长,成为为祖国建设的新型人才,为传承初心,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执行大学生…
走进吕艺屯田,探索乡村发展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7日电(通讯员刘盈超)近年来,滨州市博兴县建立健全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标本兼治,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探索多元化治理新模式,推动乡村组…
终怀青春之心,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6日电(通讯员贾伟康)为了解乡村发展历程,探索乡村振兴的道理,2023年1月2日-6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Network社会实践队在昌乐县首阳山旅游度假区进行了就地实践,利用所学技能帮助…
爱心陪伴,温暖孩子们的寒假生活
中国青年网临沂1月6日电(通讯员韩菲)为进一步发挥返乡大学生的作用,陪伴儿童群体度过一个丰富而又有意思的寒假,Network实践队队员尽自己所能,用自己的热心耐心温暖身边的小朋友们。2023年1月2日至1月5日,曲…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
今天是支教的第四天。今天教学的内容是辅导教学对象完成作业和了解中国传统技艺建盏,当学习中国传统技艺建盏时,学生了解到盏因茶而兴,茶因盏而妙的独特的东方文化美丽,学习到“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
反诈宣传深入人心,守护好居民的“钱袋子”
中国青年网济宁1月5日电(通讯员刘昱辰刘祖鑫)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对网络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近日,市公安局开展反诈宣传教育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学生们发放《“小手…
文化“两创”看济宁
过去几年,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深挖资源,完善非遗项目名录。坚持对上争取与对内扶持相结合,不断健全非遗项目名录,目前济宁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个、省级项目86个、市级项目283个。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