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6日,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互助养老实践调研队开展线上调研活动。家族邻里互助养老顾名思义就是家族成员之间或者邻居之间相互帮扶共同实现“老有所养”的养老模式。不同于农村幸福院和时间银行等新兴养老模式,聚族而居一直是我国农村的主要居住方式,而家族互助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邻里互助则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因此二者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成型,比如宋朝时期的“义庄”就是典型的邻里互助模式,新中国成立以后生产队、互助组和人民公社等功能组织更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宗亲和邻居成为了生产和生活中互助合作的对象,家族邻里型互助养老也一直被延续了下来。
家族邻里型互助养老虽然一直存在于全国的农村社会当中,泰安市目前的家族邻里互助养老仍然处于自发阶段,几乎每个村都有几户到几十户不等的人口会参与到家族互助和邻里互助当中,但是具体规模无法进行准确衡量。据走访村的村干部介绍,近20年来泰安市的农村地区每年都会有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或者定居,这种人口的单向流动导致很多村庄成为了空心村,村中空巢老人的数量每年都会增加,加上生活本就困难的五保老人和残障老人,这些困难群体如果不依靠家族成员或者街坊邻居的日常帮扶,其生活质量根本难以保证,因此家族邻里型互助养老在泰安市农村地区的总体规模比较庞大。
不同于运行规范的互助机构,家族互助养老和邻里互助养老的服务人员一般不固定,可能是家庭主妇,也可能是村中相对年轻的老人,也可能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亲戚;而且服务内容也非常广泛,对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困难老人,其家族成员一般会通过集体协商的方式决定每家每户定期送饭、帮洗衣服和打扫卫生,以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街坊四邻也会经常帮助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购买必须的生活用品,一些老人家中的重活和累活都会在附近青壮年邻居的帮衬下完成,而且逢年过节都会有村民自发地前往家中慰问拜访,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老人的精神需求,如果老人有紧急情况需要就医治疗的,一般会有家族成员和街坊四邻在村集体的指引下轮流值班和跑腿,老人的临终关怀和丧事葬礼也会在村集体的指挥下由附近村民共同完成。
在对这些困难老人的走访中我们发现,在家族成员和街坊四邻的帮衬下,老人基本的生活需求一般都能被满足,虽然偶尔也会有援助不及时的情况发生,但总体上讲家族邻里互助养老让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有所提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73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