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文化是由一整套相互配合的仪式、习俗及观念系统构成的体系,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影响。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进程中,丧葬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系列的快速变化。为了解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丧葬风俗的传承与改革现状,2023年1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燃习俗之薪,延传承火炬”实践队队员来到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总寨村进行实地调研与实践。
在实践活动准备阶段,通过在当地图书馆查阅相关报纸、书籍,实践队员了解到民乐县农村丧葬风俗中一些好的传统得到了良好的传承:(1)基本丧葬礼仪得到了传承。比如,孝子逢客跪拜磕头,逝者家属披麻戴孝,吊唁者胸戴白纸花或臂扎白粗布等。(2)对孤寡老人和“五保户”的丧葬一直执行集体“保葬”,即由村集体负担其火化和丧葬所需的全部花费,对弱势群体做到了“逝有所安”。
同时,在乡村振兴环境下当地丧葬风俗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1)丧葬仪式逐渐简化。传统丧葬仪式一般有停尸、报丧、招魂、入殓、哭灵、坐大夜、安葬、看坟、念七、烧七、除灵等环节,前后断断续续大约要100天。现在丧葬仪式中一些环节省略了,举行时间大大压缩,治丧时间一般举行10天左右就结束了。(2)出现了少数树葬、花坛葬、草坪葬、骨灰楼安放等生态安葬方式,可惜数量太少。(3)为防范火灾,政府提倡网上祭祀,野外祭祀要求无纸化、无燃火现象,并规定了惩罚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森林火灾的发生率。(4)绝大部分党员干部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有关婚丧嫁娶的规定,从简操办丧事,不借机敛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5)全县出现了近20支“宴席一条龙服务队”,专业承办红白事坝坝宴,大大增加了便民性。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总寨村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并结合采访路人的方式调查丧葬文化对于人们的意义,调查结果显示:人们普遍愿意进行厚葬以悼念亡灵,便也衍生出铺张浪费的弊端;乡亲们互帮互助的传统民风依旧感人,不论谁家有了白事,所在生产队所有村民都会尽量赶回来帮忙,而且不计报酬。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迁和殡葬改革的影响下,殡葬服务业逐渐健全,但对此人们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一方面,丧葬服务业的健全大大减轻了丧事主家及帮忙的村民的劳累程度,提高了便民度。而另一方面,丧葬服务业的发展加剧了殡葬仪式简化、丧葬内涵丧失以及商业化等变化趋势,丧葬之于人们的死亡教育意义逐渐淡化。在殡葬改革进程中,当地仍保留了一些问题,如:土葬占90%,墓地占用耕地现象普遍。虽然国家提倡火化,但村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都选择用棺木土葬,墓地占用耕地,今后若想动员村民迁坟或复耕,难度非常大。
在此次的实践活动中队员认识到传统丧葬文化在今天的农村社会所具有的死亡教育、孝文化传递、满足个人情感和社会交往需求、维系生活共同体等功能和作用,丧葬文化传承的原因便在于这些功能与作用;同时也意识到:如何面对现代生死问题的拷问,在传统生活共同体衰落、死亡与日常生活相隔离的今天,使逝者安息,生者释怀,是我们重建现代丧葬文化并推进殡葬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75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