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查临沂书法广场,寻访中华书圣文化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书法就以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多彩的形式美, 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美化着城市的环境。临沂书法广场是为纪念“书圣”王羲之而建,是山东省齐鲁十大文化地标之一。书法广场以书法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 将书圣的书法文化作为至关重要的题材, 融合了我国的园林景观等自然情境,通过现代化的雕刻技法展示了书法艺术, 形成了一种标识, 同时也作为传播文化的平台。为深入了解中华书圣文化,曲阜师范大学“沂水弦歌,‘蒙’回故里”实践队于2023年1月6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书法广场展开调研活动。
观书法历史,寻广场由来
1月6日上午,“沂水弦歌,‘蒙’回故里”实践队来到临沂书法广场,共同寻访书法历史与广场的由来。经过前期调查实践队员已经了解到,临沂是中国书法艺术之乡, 是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故乡。为了把中国的书法文化继续发扬传承下去, 临沂于2006年建立了书法广场。这个广场中一共收藏了1080位书法家的作品, 包括历代皇帝、古代书法大家、现当代书法家。其中王羲之书法文化被作为广场设计的主要题材。在这处广场上展示的作品数量多达1320幅, 勒石约2000平方米,总计10余万字,该工程把书法艺术与园林艺术自然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文化园,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城”。
书法广场不仅只是一座广场,还承担着传承书法文化的重要使命。该广场积极举办各种书法展览,环保活动,例如:第十八届临沂书圣文化节开幕式、千人环保签名活动、诵《兰亭序》活动等。在与广场工作人员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临沂书法广场将持续深化构建“3+1”理论武装体系,深入推进“学悟见创”活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推动临沂实现“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注入不竭动力。
图为书法广场大门前的铜雕。
书法广场大门前地面上的铜雕,分块刻有很多字、画,顶部为一个楷书“和”字,周边为28个篆书“和”字。实践队队员们对这座铜雕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和字的前边为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节录;铜雕的右面为颜真卿《多宝塔》碑节录;铜雕的后面为八个篆字,不知出处;铜雕的左面为唐玄宗隶书《石台孝经》节录。
鉴传统雕刻,传博大文化
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细心地发现,广场在设计上把传统工艺运用到现代雕刻艺术之中,将二者进行统一融合。广场设计与现代文化、书法艺术三个方面协调统一,目的是让观光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加深对中国书法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国书法”的精神所在,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内涵。王羲之书法文化被作为广场设计的主要题材,同时书法艺术、雕刻艺术及自然景观充分融合,达到体现临沂地方特色的效果。临沂书法广场上书法雕塑的表现形式采用人物等以浮雕、圆雕、石刻形式,把与书法文化相关的人物形象和作品制作成雕塑,展示临沂书法文化典故,如书法广场上的人物雕塑、王羲之雕塑等。
伴随着时代的脚步,中国元素的内涵和形式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例如京剧、陶瓷、剪纸、书法、国画、民乐、神话和建筑等,其中,中国的书法文化是我们华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和广博丰富的体现,是人们大众最容易接受的,同时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评价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明确指出“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悠久的、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高、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
阅古法书香,品百味人生
书法之都临沂饱蘸沂河水, 迎着吹拂的清风、饱含翠柳的韵味, 临摹石刻中的名作, 在这里, 市民们惬意地生活着。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兰亭序》。
在欣赏广场内艺术品的同时实践队员们也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采访。常在书法广场散步的宋大爷开玩笑道,每天拿手抚摸一下《兰亭序》里的字,其书法的能力将更上一层楼。正因如此,也会有很多人在石碑旁加以临摹与揣摩。
居住于书法广场附近的李大妈表示:早晨与晚上、这里特别热闹,恍如集市, 写字的、跳舞的、年轻的、年老的,各色人等俱全。实践队员通过采访得知,书法广场沿着河岸构建,西临五路桥,东接祊河通达路,长约1200米,由南至北共200余米走向。秀美的沂河风光结合书法石刻以及塑像等,其广场也已成为市民休闲或培育品味的好去处。书法广场中有一块石刻,记载着文字的演化历程,有一位慈爱的母亲向幼稚的儿子讲述象形字的概念与内涵。“你看像不像山,所以这是古代的山字;你看像不像太阳,这是古代的日字……”。这位母亲告诉我们说,孩子刚三岁,她家住附近的小区内,与广场隔一条马路,天气好的时候,领孩子来玩。“倒不是希望他现在可以认识太多的字,希望他能够接受文化方面的浸染,长大后成为有书卷气的人。”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实践队员对于中华传统书法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书法是“最中国”的中国艺术,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见证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蕴含着中国的人生观、哲学观和美学观。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大道上,书法文化将起着更加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图为“沂水弦歌,‘蒙’回故里”实践队员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76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